|
本帖最后由 2n3055 于 2023-4-14 21:14 编辑
前不久淘垃圾的时候看有二手的氮化镓充电器出售,只需要新品1/7的价格。
卖家明确表示:不包好坏!!!
看看评论,有好有坏全凭运气,想想现在氮化镓充电器非常火爆,到处都在广告,
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充电器,只知道这种充电器体积小,电压宽泛,输出万能,几乎啥都能充。
但是何为氮化镓充电器?对此还是一无所知。
想想伟大领袖毛公教导我们说: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于是决定买一个玩玩,如果好的,那就用起来,如果坏的,就拆解研究,权当交学费了。
过几天随着垃圾收到了一个白色的充电头,
品牌倍思(Baseus),型号CCGAN65UC,功率65W,
相对于传统电源适配器来说,氮化镓充电器真是瘦身很多,65W的功率,但是非常小巧
带一个USB A口和一个Type-C口,其中USB-A最大功率输出45W,Type-C口最大功率65W,
反正是万能的氮化镓充电器,似乎支持XXXXXYYYYZZZZ一堆协议,总之,就是手机、电脑之类的都能充电。
上电试试,很不幸,是个坏的,两个口都没有输出
但是,可以听到电源里面发出轻微短促的“滋!。。。。。。滋!。。。。。。”声
看来这个充电头是有问题的,于是决定解剖研究,
电源输入端外壳和主体外壳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连接,
翻出家里祖传的剁肉菜刀,沿着缝隙用锤子敲就行了,
这粗铁菜刀皮实可靠,拍充电器不会像XX泉菜刀那样断掉。
菜刀开壳,效果非常好,还不会像用螺丝刀撬那样把边缘撬坏。
打开盖子,里面塞的满满当当
电源输入脚和PCB采用弹性触片连接
抽出机芯:整个充电器机芯被黄铜片包裹,黄铜片和元器件之间还有一层麦拉片做绝缘
电源内部灌注有白胶
开始痛苦的抠胶过程,不然什么都看不到,
抠了半天,露出大部分元器件,电源内部空间利用率很高,
毕竟体积小,又要那么大功率。
输出端口:
一个USB-A和一个Type-C,分别单独装在两块小板子上,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电源的故障:
目视元件没有烧毁,没有短路的表现,且通电后还会发出振荡声。
因此,初步判断,电源高压侧应该不存在短路、炸管这样的恶性故障,
我修理开关电源有个原则,但凡高压炸管短路的电源,一律不修,直接报废。
因为高压短路冲击电流极大,难免存在一些隐形故障,修起来费力不说,成本也高,还容易反复故障。
对于这个电源,高压没有短路,发出断续有规律的“滋”“滋”声,感觉像是进入了保护模式。
电源一起振,因为某种原因激活了保护措施,振荡停止,保护电路复位后电源再度启动工作,继续保护,周而复始,
就发出了断续,规律,短促的振荡声。
用万用表测量低压侧主滤波电容两端,果然,低压回路短路了!
看来这就是故障之所在,低压短路,难怪电源没有输出还反复保护。
如果这样相对就简单了,排查低压电路短路点就可以了,
首先要搞明白电路架构,知道电路是怎么样的,才能去处理故障。
伟大领袖毛公再度教导我们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有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
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
拿起烙铁开始解剖:
高压输入保险,边上可见X电容和共模电感,这个电源虽小,但是EMI电路完整,保险是3.15A的,目测完整,夹在缝隙里面。
高压整流桥,型号ABMR510,搜了一下,很多氮化镓充电器里面都用的这个,
贴片封装,没什么特殊的,猜测800V 1A的?这里电流不大,即便1A也够用了。
经过学习得知,氮化镓充电器的架构并不神秘,归根结底还是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架构,
只是说把高压功率器件,由普通的MOSFET换成了氮化镓MOS,再采用同步整流等技术减小损耗,
于是,看到高压侧控制器,安森美的NCP1342。
挖胶挖了半天,终于让神秘的氮化镓露出真容了:
其实就是一颗QFN封装的元器件,Navitas的NV6123,内部集成了驱动电路的氮化镓MOS。
得益于氮化镓功率器件的独到之处,让开关电源的效率得以提升,体积大大缩小。
所以说,所谓“氮化镓充电器”就是营销噱头,这应该是【采用氮化镓功率器件的开关电源】,
又不是整个充电器是氮化镓做的
典型的反激电源控制器,只是MOS换成了氮化镓MOS。
为了缩小体积,Y电容也采用了贴片封装,容量100pF。
为了减少整流二极管的损耗,次级采用同步整流技术:
利用MOS模拟二极管进行整流,这是次级同步整流的MOS,型号088N12;
旁边SOT-23封装的是同步整流控制器,型号MP6908。
为啥要同步整流呢?因为二极管是有损耗的。
拿普通的1N4007来说,硅二极管正向压降约0.65V,假如通过1A电流,那么二极管上将产生0.65W的耗散功率;
如果把二极管换成导通电阻只有mΩ级别的MOS,那么同等电流下,这个损耗就可以大大减小;
所以,我们之需要控制MOS在需要的时候导通,不需要的时候截止,就可以模仿二极管了;
在这个应用场景中,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器件的损耗,提高效率,因此,同步整流是个好选择。
一个TSSOP-10封装的无字元件,是个MCU,用于功率分配和低压保护。
反馈电路,归根结底氮化镓电源也是单端反激电源,
稳压反馈电路还是经典的TL431+光耦,这就不多叙述了,
这里用了一个直插的Y电容,不过光耦上面也留有贴片Y电容的位置。
为了排除低压短路故障,首先,将两个接口的扩展板拆下,
还有同步整流的MOS也拆掉,毕竟这货电流最大,也容易击穿,
不过经检测发现MOS没有坏,看来冤枉它了,于是把它又焊了回去。
拆掉了2个输出模块的电源主板,
再度测量,果然,不短路了!
短路故障就存在于这两块输出扩展板上。
一个一个测量,果然,检查发现Type-C扩展板输入短路。
为了确定故障是不是因为Type-C扩展板引起的,决定不装输出扩展板通电试试。
修理开关电源,最大的危险是触电和短路,于是拿出土制保护措施:
两个变压器,一个把220V降压成12V,另一个再把12V升成220V。
既对市电进行了隔离,变压器的内阻又限制了短路电流,
即便负载短路,短时间也不会对变压器产生损伤,就是嗡嗡响告诉你有问题罢了。
通电,没有冒烟,没有起火,也不“滋”“滋”叫唤了,
电压表测量低压滤波电容两端,有输出了!空载15.5V。
因为粗测USB-A扩展模块不短路,我默认它是好的吧,
于是把它装上,接了个USB小灯,直接点亮,没毛病。
再次测量,有负载时,低压电压是22.2V,
因为这个电源的一档输出就是20V,没有负载或轻载时,低压电压会变成15V,
这就是那个无字的10脚MCU控制的,大概是为了节能?
至此,说明这个电源就是因为Type-C扩展板短路导致的故障。
既然故障范围已经明确,那就开始对Type-C扩展板进行研究和修理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