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土耳鸡烤鸡 于 2024-12-17 19:05 编辑
众所周知,国产海光处理器实际上是基于 2017 年 AMD公司所发布的 Zen 1 架构魔改而来,这意味着在性能方面,它难以与当前市场上的主流桌面级 CPU 相抗衡。
近期,Geekbench平台上的数据揭示了一台由双路海光服务器 CPU 构成的测试系统,该系统经优化后可良好支持Geekbench最新开发的AI基准测试功能。据Benchleaks在社交媒体X上的报告,测试所用处理器的 CPUID 产品编号为 900F22(Hygon TIANXI)。
尽管配备了双CPU,但在Geekbench的AI基准测试中,该系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而言,其单精度得分仅为1412分,半精度得分更是低至531分,而量化得分则为1523分。这两颗参与测试的CPU基本频率均为3GHz,并且各自配备了64GB内存。
相比之下,英特尔于近10年前推出的Skylake架构四核移动CPU——Core i7-6700HQ,其性能几乎与拿来做对比的海光双路16核系统不相上下。Core i7-6700HQ的单精度得分为1113分,半精度得分为589分,量化得分为1394分。这一对比显示,即便是在较老的架构下,单个CPU的性能也依然具有竞争力。相较于更为先进的现代CPU,海光的性能明显逊色,甚至难以匹敌现在主流的中档台式机。以AMD Ryzen 5 7600X为例,一份用户报告指出,在单精度计算中得分3,542分,在半精度计算中得分1,686分,在量化处理中得分6,281分。尽管Ryzen 5 7600X的核心规模远不及海光服务器CPU,但其性能仍高出至2.5到4倍。
虽然现在未能确定具体测试的海光 CPU型号,但可以明确的是,海光在其所有服务器芯片中仅采用了AMD于2017年发布的Zen架构。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成功地将这一架构移植到了AMD最新推出的SP5插槽上,该插槽用于支持基于Zen 5架构的新一代芯片。因此,尽管海光的CPU拥有庞大的核心数量,但在面对当今市场上的所有现代CPU时,其整体性能依然显得不足。
海光作为一家中国无晶圆厂芯片制造商,在面对美国zf制裁的情况下,仅能使用AMD原始Zen架构来制造产品,这一限制无疑成为了其在代际性能提升方面的一大短板。尽管公司可通过增加CPU核心数量以及扩展其平台上的CPU数量来提升多核性能,但这对于改善单核指令集吞吐量(IPC)及解决与延迟相关的瓶颈问题并无显著帮助。此外,未能引入诸如AVX-512等最新CPU指令集,也进一步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