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2-13 23:24 编辑
当全球汽车行业踩着电动化的油门疾驰时,一场可能重塑产业版图的"豪门联姻"却因"话语权争夺战"紧急刹车。去年12月23日刚签完合作备忘录的本田与日产,短短数月便宣布终止价值600亿美元的合并谈判。这场被业界看作"日系车企命运共同体"的重量级合作,最终因本田执意要做"话事人"、日产拒不接受"二当家"地位的矛盾告吹,连带三菱的三方联盟计划也胎死腹中。不过这场"商业离婚"倒未彻底撕破脸——三巨头仍将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牌桌上继续"组局"。
从双方披露的信息来看,这场谈判犹如精心设计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便是权力架构的失衡。原本平起平坐的联合控股公司设想,在谈判桌上突遭本田"变卦",要求将合作模式改为"母公司-子公司"的从属关系。对于手握聆风电动车等核心技术的日产而言,这种"主仆协议"显然触及底线。有内部消息称,日产管理层直言该方案"既违背商业规律,又损伤企业体面",毕竟在电动车赛道,日产的市场渗透率与专利储备与本田可谓旗鼓相当。
虽然整体合并化为泡影,但三家企业的战略协作并未清零。根据三家企业去年8月1日签署的战略协议,本田、日产与三菱将继续在电动平台搭建、电池技术攻坚及智能系统开发等关键领域并肩作战。这种"去中心化"的合作模式,既绕开了股权分配的雷区,又能灵活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剧烈震荡。值得关注的是,日产已悄然向富士康等科技制造巨头抛出橄榄枝,展现出传统车企在转型困局中"多条腿走路"的务实策略。
这场未遂的合并大戏,恰似传统车企转型阵痛的缩影:既要组队抗衡行业变革的飓风,又放不下百年积淀的江湖地位。正如业内人士调侃:"当巨头们想跳探戈时,最先撞上的总是谁该领舞的难题。"如今三大日系品牌选择在电动化领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或许正是权衡决策效率与自主空间***车新势力的双重夹击,传统车企的转身窗口正在加速收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