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漂洋过海的第一台车还没正式上路,就被贴上了'不合格'的标签?"当加州港口的晨雾尚未散去,这台贴着Waymo标识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成为中美新能源汽车博弈的新焦点。极氪这个在国内风生水起的品牌,在太平洋彼岸的首场大秀,竟以单日三次召回的戏剧性方式拉开帷幕。
故事要从2024年12月说起。在浙江某智能工厂里,30台专为Waymo定制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T悄然下线。按照计划,这批车将在2025年初分批运往美国,成为谷歌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布局未来的重要棋子。然而今年1月27日,当首台RT漂洋过海抵达美国后,却在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检测中接连碰壁。
最要命的问题出在保命装置上。在25mph(约40km/h)的斜角碰撞测试中,当模拟未系安全带的乘员遭遇正面撞击时,假人头部虽然被气囊接住,但整个身体却向右滑动了近30厘米,最终右侧A柱成了致命威胁。工程师连夜给出的解决方案颇为"简单粗暴"——在副驾滑轨加装物理限位装置,将位移距离从11.8英寸压缩到不足2英寸。
第二张黄牌则指向乘员体重传感器。这个本该精准判断是否启用安全气囊的装置,在某些情况下竟然会直接"罢工",完全关闭乘客侧气囊保护。更尴尬的是,即便系统正常工作时,对乘员体重的判定也频频出错。极氪不得不对这台孤悬海外的样车进行远程软件升级,试图通过代码修正这个硬件设计缺陷。
当人们以为问题已经够多时,第三份召回令接踵而至。侧碰测试暴露了侧气帘的致命缺陷——展开时会被A柱饰板卡住,导致后侧窗保护出现缺口。解决方案是在C柱加装导流槽,确保气帘能完整覆盖车窗区域。目前仍在中国的29台RT已全部返厂改造,而漂洋过海的那台"独苗"则需要在美国本土进行手术。
这场三连召回风暴背后,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出海面临的真实困境。虽然极氪强调召回仅涉及技术细节且已妥善解决,但发生在中美科技博弈敏感期的这次事件,无疑给正在加速出海的造车新势力们敲响了警钟。当智能汽车跨越太平洋时,要适应的不仅是左舵到右舵的转变,更是从技术标准到安全理念的全面考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