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台良心打印机也要倒下了?"维修博主路易斯·罗斯曼本周早些时候上传的视频,在科技界掀起轩然大波。这位以揭发电子产品"计划性报废"闻名的Youtube博主,晒出多份用户报告称兄弟打印机通过固件更新封杀第三方耗材。面对舆论压力,这家老牌日企今日通过外媒《Ars Technica》发布声明全盘否认。真相究竟如何?这场"耗材罗生门"背后藏着哪些细节?
事件起源于罗斯曼创建的公开维基页面。该平台汇总了数十条用户反馈,指控兄弟(Brother)近年通过系统升级限制非原装墨盒使用。有用户声称打印机突然报错"耗材不兼容",另有人抱怨更换第三方碳粉后出现条纹或卡纸。这些案例被部分消费者解读为:继惠普之后,兄弟也加入了"强制原厂耗材"阵营。
面对质疑,兄弟公司今日作出三点正式回应。首先明确否认存在"固件封锁"行为,强调系统更新不会禁用第三方耗材;其次解释称,当用户使用非原装墨盒时,打印机可能自动触发"正品验证"程序,但该功能仅在故障排查时启用;最后重申其始终未对非原厂耗材进行功能限制,打印质量下降应归咎于兼容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兄弟在声明中埋下两处伏笔。其一是承认设备在诊断故障时会"建议使用正品耗材",其二是强调"无法保证第三方耗材的打印效果"。这恰好戳中了消费者的两大痛点:维修时被迫购买高价原装耗材的不便,以及兼容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罗斯曼的举证力度同样引发讨论。虽然其维基页面收集了全球用户案例,但缺乏权威技术机构验证。外媒指出,目前尚未有专业测评机构复现"固件封杀"现象,多数故障报告存在共同特征:使用年限超过3年的老旧机型、非官方渠道购买的兼容耗材。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打印机老化与耗材质量共同导致了问题。
这场争议折射出打印机行业的深层矛盾。原装耗材利润率常年维持在60%以上,而第三方兼容市场每年蚕食着超30亿美元份额。消费者渴望性价比,厂商力保盈利点,监管机构则在环保诉求与市场公平间寻找平衡点。兄弟事件之所以敏感,正因其曾被视为"开放生态"的最后堡垒——该品牌过去十年始终允许用户重置墨盒芯片。
截至发稿,双方仍各执一词:用户坚称遭遇"隐形封锁",厂商坚持技术无责。这场纠纷的最终走向,或许要等到更多独立技术验证出现才能尘埃落定。唯一确定的是,在打印机这个"买得起用不起"的特殊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亿万用户的神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