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1

[车界] 小米SU7跨界造车记:中国科技企业如何跑赢苹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9 19: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3-9 20:37 编辑

2025年3月9日,当全球科技行业还在讨论苹果为何放弃造车时,中国市场上小米SU7的交付量已经突破13.5万台。这场科技公司造车竞赛的胜负背后,藏着不少有意思的门道。

回想三年前,苹果造车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当时有媒体报道,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先后接触过现代、起亚、保时捷等多家车企,甚至考虑过买下北京现代在河北的工厂。但到了2024年2月,这个被称作"泰坦计划"的项目突然画上句号,600多名参与员工不得不另寻出路。

就在苹果宣布退场的半年后,中国消费者发现小米的线下门店里,突然出现了一款名为SU7的电动轿车。这款车不仅起售价十分“接地气”,还能和家里的小米空气净化器、扫地机器人联动工作。截至2025年3月,这些带有小米标志的电动车已基本实现全国范围交付。根据中国机动车上险量统计,SU7上市首年累计登记量达到13.5万台,成为2024年新能源市场现象级产品。

小米能快速造出电动车的秘诀,首先要归功于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在距离小米北京总部200公里的范围内,就能找到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成熟的汽车代工厂。这些本土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网络,让小米省去了从零建厂的麻烦,直接接手北京汽车集团的现成生产线就开始生产。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小米特有的产品生态。用户开车回家途中,车载系统就会根据智能手环记录的睡眠数据,自动调节家里的空调温度;车辆充电时,客厅的小爱音箱会同步提醒剩余时间。这种跨产品的联动能力,让法国投行分析师Gary Ng在《纽约时报》采访中感叹:"其他企业很难复制这种生态优势。"

不过小米的造车路也非一帆风顺。国内竞争对手华为正通过合作模式快速扩张,与赛力斯、奇瑞等车企联合开发的车型持续热销。国际品牌保时捷虽然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30%,但正在加快电动化转型。小米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第二款车型,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回头看这场科技造车竞赛,中国企业展现出的特殊优势值得关注:既懂智能产品的互联逻辑,又能依托本土供应链快速落地。当全球汽车产业转向电动化时,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能力或许正是破局关键。如今行驶在中国街头的小米SU7,正在为科技公司造车提供新的实践样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5-3-9 22: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哨兵模式实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 22:26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