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3-29 19:30 编辑
【开篇引语】
当本田和日产高层在镁光灯下握手言和时,他们或许没想到最犀利的批评会来自隔壁会议室。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近日接受《汽车新闻》采访时直言:"去年12月那场合并发布会,最该聊的汽车产品反而没人提起。"
【三小时的空洞演讲】
2024年12月23日,本田、日产与三菱的联合发布会上,三家车企高管用了近三个小时畅谈"协同效应""打造全球出行领军企业"等宏大愿景,却对具体车型规划避而不谈。这让全程观看发布会的丰田章男深感失望:"整场发布会都在说怎么整合业务,但真正的汽车产品反而消失了。"
虽然合作备忘录中提到"共享车型平台"计划,但既没有公布具体车型,也没有说明技术细节。面对业界质疑,日产本周公布了产品路线图,展示全新电动Leaf跨界车、Micra等车型,并预告轩逸换代与英菲尼迪系列扩展计划。
【合并失败的深层原因】
这场始于2024年10月、仅维持两个月的合并谈判,最终因技术路线分歧告吹。本田要求日产放弃自主研发的e-Power混动系统,改用自家技术。但日产第三代e-Power系统能效提升20%,成本更是前代的五分之一,自然不愿妥协。丰田章男对此评价:"车企合并就像强行联姻,短期可能增效,长期难免矛盾。"
作为全球最大车企掌门人,丰田章男对规模效应有着清醒认知。2024年丰田集团销量达1082万辆(含雷克萨斯、大发、日野),同比虽降3.7%仍稳居全球第一。但他坦言:"年产千万辆带来的管理复杂度,远比数字本身更棘手。"
【日系车企的生存之道】
不同于欧美车企的并购模式,丰田选择与斯巴鲁(持股20%)、马自达(5.1%)、铃木(4.9%)等本土车企建立技术联盟。2024年,四家车企联手开发高效内燃机技术,既共享资源又保持独立运营。这种"抱团取暖但不互相捆绑"的模式,或许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
当被问及对车企合并潮的看法时,丰田章男用自家经历回应:"雷克萨斯用了35年才在全球站稳脚跟,大发并入丰田28年仍在独立运营。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简单合并就能获得的。"这番表态,为当前躁动的汽车行业敲响一记警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