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4-29 16:29 编辑
当德国超跑品牌保时捷的展台在2025上海车展聚光灯下亮相时,展台上的18台经典与未来车型交相辉映,却难掩其在中国市场的焦虑——最新数据显示,这家百年车企正经历入华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销量三连跌:从巅峰到谷底
去年(2024年),保时捷在中国仅卖出5.69万辆车,同比暴跌28%,这已是该品牌连续第三年销量下滑。更令人咋舌的是,今年一季度交付量仅9471辆,同比再降42%,几乎跌回2014年前水平。要知道,三年前中国还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市场,年销量曾逼近10万辆,如今却沦为第三大市场,被北美和欧洲反超。
国产新势力改写游戏规则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正重塑豪车市场格局。以售价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为例,其1548匹马力的性能直接碾压保时捷Taycan入门款(402马力/91.8万元起)。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比亚迪仰望U8、问界M9等车型上——这些国产车以更高配置、更低价格,分流了原本属于保时捷的客户。
战略抉择:坚守还是转型?
面对压力,保时捷全球CEO奥博穆在上海车展释放重要信号:"未来两到三年,我们将重新评估保时捷在中国是否继续以纯电品牌存在。"此言一出,瞬间引发行业热议。这位掌舵者虽承认中国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却强调"保时捷的驾驶质感无可替代",并明确表示即将推出的纯电卡宴和718换代车型"绝不降价"。
冰火两重天的现实困境
当下保时捷在华处境微妙:一方面,其燃油车如911、卡宴仍保持品牌溢价;另一方面,电动化转型明显滞后。六年来仅推出Taycan和纯电Macan两款车型,2024年Taycan全球销量更暴跌49%至2.08万辆。反观奔驰、宝马等对手,早已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和推出中国特供车型抢占市场,奥迪甚至专为中国打造"AUDI"新能源子品牌。
绝地反击:上海车展亮出底牌
保时捷并非坐以待毙。本届车展上,品牌不仅带来史上最大规模展车阵容,更宣布中国研发中心完成战略升级:整合供应链管理、智驾系统开发与质量管控三大职能,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本土化信息娱乐系统。同时推出Cayenne"劲驰版"与Macan"逐梦版"两款中国专属车型,试图以强化越野性能与都市豪华场景的差异化策略破局。
从经销商大规模关店到研发体系本土化提速,保时捷正经历入华20多年来最剧烈的战略调整。当"驾驶质感"遭遇"智能平权",这家超跑豪门能否在新能源浪潮中守住阵地?未来三年或将成其中国命运的分水岭。至少在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保时捷已展现出背水一战的决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