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最近搞了个新研究——他们扒拉了丹麦2.5万打工人和7000家企业2023至2024年的数据,发现ChatGPT这类生成式AI虽然火速进驻职场,但用户的工资单和工时表愣是纹丝不动。这份5月2日出炉的报告,给"AI即将颠覆劳动力市场"的热潮泼了盆冷水。
研究盯上了会计、程序员、客服等11个容易被AI"抢饭碗"的岗位。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尽管64%-90%的打工人靠着AI工具每周省出约1小时,但8.4%的人反而摊上了新差事——老师得花时间抓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白领得检查AI生成报告的准确性,甚至得研究怎么给AI下指令更管用。有打工人吐槽:"省下来的时间又被新活填满,简直像在玩打地鼠!"
更扎心的是,这些效率提升几乎没转化成真金白银。研究显示,打工人们靠AI省下的2.8%工作时间(约每周1小时),最终只有3%-7%能体现在工资涨幅上。企业层面也没见大规模裁员或扩招,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目前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阶段。
不过研究者也提醒,这波结论可能有时效性——数据截止到去年底,而AI技术今年还在狂飙。就像今年微软CEO纳德拉刚说公司30%代码靠AI生成,特朗普政府也在力推AI教育,未来会不会变天还不好说。芝加哥大学的Humlum教授坦言:"现在说AI会重塑职场还为时过早,因为连相关企业自己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有意思的是,当老板们使劲推AI工具时,83%员工会乖乖用上;要是公司不管不问,这个比例直接下降到47%。但老司机们明显不买账——资深员工对AI的接受度比职场菜鸟低得多,毕竟改掉几十年工作习惯可比学新技术难多了10。看来想让AI真正派上用场,光砸钱买工具不够,还得给打工人配本"驯AI指南"。
这份研究就像给AI狂热粉递了杯醒酒茶:技术再酷炫,落地到柴米油盐的职场还得过人性关、流程关。下次听说"AI让打工人周休三日"的新闻时,咱还是先看看工资条再说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