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土耳鸡烤鸡 于 2025-5-22 08:28 编辑
(台北2025年5月22日电)在Computex 2025展会上演了一出"无招胜有招"的高通,用实际成绩单给PC芯片行业带来重大冲击。这家移动芯片霸主仅用12个月时间,就在800美元以上高端笔记本市场啃下9%的份额,让英特尔和AMD火急火燎迅速修改产品路线图。
去年此时,高通推出首款PC芯片Snapdragon X Elite时,业内还是一片质疑声。毕竟x86阵营统治PC市场近40年,ARM架构要破局谈何容易。但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最新数据,在美国市场该系列机型市占率突破10%,全球范围稳定在9%。要知道,这个成绩是在完全避开低价位市场的情况下取得的。
对比之下,英特尔Arc显卡部门就显得格外落寞。即便拿出性价比爆表的B580显卡和AI性能强悍的Pro B60,两年间在独立显卡市场占有率勉强摸到1%门槛。高通能在PC领域快速突围,除了微软Copilot+系统的助攻,更重要的是抓住了用户的真实痛点:续航焦虑。
"买Copilot+笔记本的消费者,七成是冲着18小时续航来的。"高通CEO安蒙在闭门会议上透露。这句话狠狠戳中了Windows笔记本的软肋——当苹果M系列芯片把MacBook续航拉到新高度时,传统x86阵营的4-6小时续航显得格外扎眼。为此,AMD的Strix Point和英特尔的Lunar Lake不得不重新调整设计思路,前者性能提升20%但续航缩水,后者续航达标却牺牲了运算能力。
这场由高通引发的"续航军备竞赛"意外造福了全体用户。如今主流Windows笔记本平均续航突破14小时,较两年前提升近3倍。就连游戏本都开始宣传"离电状态也能流畅运行3A大作",这在2024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高通的野心不止于此。安蒙在展会上剧透,下一代Oryon CPU核心将于9月骁龙峰会展露真容,同时透露正在研发数据中心级处理器,准备与英伟达GPU组成服务器方案。虽然具体参数尚未公布,但可以预见2026年的PC芯片市场将迎来更激烈的混战。
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变局的深层逻辑在于计算架构的世纪转折。当AI工作负载从云端向终端设备迁移,传统x86架构的能效瓶颈愈发明显。高通凭借移动端积累的异构计算经验,恰好踩中了时代变革的节拍。不过AMD和英特尔也非等闲之辈,Strix Point的AI算力已达45TOPS,Lunar Lake的神经处理单元更是专门针对本地AI优化。
有趣的是,虽然微软和高通极力渲染"AI PC"概念,但真实消费市场仍处于教育阶段。多数消费者选购时更关注实际使用体验,而非技术参数。这种供需错位反而给后来者创造了机会——谁能把复杂的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用户价值,谁就能在下一轮竞赛中占得先机。
站在2025年年中回望,这场由高通引发的行业地震仍在持续释放能量。当9%的市场份额成为新的起跑线,x86阵营必须拿出比"挤牙膏"更有诚意的创新。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最美好的时代——毕竟没有竞争,哪来18小时续航的轻薄本?芯片行业的"鲶鱼效应",这次真的游进了深水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