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科技] 密歇根大学研发出高尔夫球形航行器 阻力直降50%操控翻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职业选手挥出高尔夫球时,那些布满凹痕的小球总能划出完美弧线。现在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把这套"物理外挂"搬到了航行器上,捣鼓出个会变形的球体——风速变化时表面凹坑自动调节,最高能削减50%阻力,还能产生堪比马格努斯效应的操控力。

研究团队用空心球体玩出了新花样:表面覆盖0.5毫米厚的乳胶膜,内部布满微型孔洞。启动真空泵时,乳胶膜会被吸入形成凹坑;关闭设备又能恢复光滑表面。在长达3米的风洞里,这个变形球体经历了严格测试——用直径2毫米的碳纤维杆固定,面对从低到高不同风速,应变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机全程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让人眼前一亮:高速气流中,0.3毫米浅凹坑最有效;低速环境下,0.7毫米深凹坑更占优。通过动态调节凹痕深度,相比光滑表面,阻力直接砍半。更绝的是,当单侧激活凹坑时,气流变化产生的升力达到阻力的80%,这效果和需要持续旋转才能产生的马格努斯效应不相上下。

"就像给航行器装上智能皮肤",项目负责人Anchal Sareen教授解释道,"这种动态表层既能减阻又能转向,传统方向舵完全可以下岗了。"团队里的Rodrigo Vilumbrales-Garcia博士补充说,系统还能根据流速自动调整凹坑,确保最佳减阻效果。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流体物理学》发表,研究团队正与海洋工程专家接洽。未来可能在深海探测器、水下无人机领域大展身手——没有机械舵片的结构更轻便,能耗降低意味着续航翻倍,这对需要长期作业的科考设备简直是福音。

那个在风洞里反复测试的球体原型,此刻正安静躺在实验室里。或许不久后,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灵活穿梭珊瑚礁的科考机器人,或是完成复杂动作的水下无人机,它们的秘密武器就藏在这些会呼吸的凹坑里。毕竟科学史上最好的创新,往往始于对自然最细致的观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6 03:13 ,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