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3

[业界] 新加坡亮出全球首条200毫米碳化硅研发线!27家巨头已入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31 08: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几天前(5月27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搞了个大动作——正式启用全球首个工业级200毫米碳化硅开放研发生产线!这条由ASTAR旗下微电子研究所(IME)操刀的产线,直接把材料生长、缺陷分析、器件制造到测试验证的全套流程“打包”整合,堪称碳化硅界的“创新加速器”。

为什么要死磕200毫米? 传统碳化硅晶圆长期卡在150毫米(6英寸)的瓶颈,不仅产能受限,材料缺陷还多,导致芯片成本居高不下。而200毫米晶圆面积增大78%,单次生产就能“挤”进更多芯片,效率提升30%,成本直降25%。但对厂商来说,升级产线意味着天价投入和工艺重构风险。

这条开放产线,就是来破局的! A*STAR拉来一群“技术外援”组队攻坚:

ASM拿出看家法宝PE1O8设备,专攻高质量碳化硅外延层沉积;

Centrotherm贡献高温退火“神器”c.ACTIVATOR 200和氧化设备c.OXIDATOR 200;

Nissin亮出独门绝技——全球首个碳化硅离子注入原位X射线监测系统;

Soitec则用SmartSiC™技术造出高性能“三明治结构”基板,性能提升成本反降。

真金白银砸出三大技术突破:

晶体生长优化:改进物理气相传输法(PVT),把200毫米晶锭的位错密度从11256 cm⁻²压到3885 cm⁻²,微管密度低于0.5 cm⁻²,逼近商用150毫米晶圆水平;

加工精度跃升:多线锯切片+化学机械抛光(CMP)组合拳,让晶圆厚度波动控制在±1μm,电阻率浮动<3%;

缺陷实时狙击:非接触式映射系统(LEI 1510)搭配熔融KOH蚀刻技术,良率飙上90%。

还没开业就火了!研发线试运行期间,27家全球企业已抢先签约:

意法半导体(ST)借力优化碳化硅器件制造工艺,提升电动车逆变器性能;

某神秘头部代工厂(A*STAR未具名)秘密开发关键制程,为量产先进碳化硅器件铺路;

新加坡本地新秀WaferLead更靠它研发出高功率密度MOSFET,让电动车充电时间缩到15分钟内,效率暴涨40%。

政府下场撑腰!新加坡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亲自站台,宣布未来三年豪掷2亿新元(约合1.5亿美元)支持研发线生态建设。同步启动的还有两大计划:

“Lab-in-Fab”二期:联合意法半导体、ULVAC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猛攻压电材料;

“EDA Garage”:向中小企业开放高端芯片设计工具,降低研发门槛。

这条产线计划2026年全面开放服务,每年还要培养500名半导体工程师。当全球电动车、5G基站和数据中心嗷嗷待哺等碳化芯片“下锅”时,新加坡这步棋,下的可是未来十年的先手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5-5-31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和2700是不是一个系列,我有台2700,感觉稳定性还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1 09: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碳化硅的原材料依旧依赖于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1 09: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金白银砸出三大技术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31 00:56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