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Y道长 于 2025-7-21 22:38 编辑
入手了纯电汽车,虽然糟心,但自己折腾的脚步不能停下,今天针对电池健康进行讨论,电池健康度车企普遍不会让车主了解,而电池健康情况又非常重要,目前行业内默认的充电容量法检测电池容量,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可以作为参考,或者说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法。
这是自家的7KW充电桩,布局如图
对近2次充电情况分析,数据如下
国网APP电量情况
充电桩电量情况
一、充电效率
7.19充电测试,大概冲了2小时,从20%多冲到30%多(峰值充电贵,仅测试2h)
7.20 从00:06开始充电,充满结束(充电桩记录时间为预约时间)
效率计算
7.19国网用电11.77度电,充电桩显示冲了11.51度电,折合充电效率11.51/11.77*100%=97.79%,这个效率是相当高了
7.20的充电效率40.52/44.99*100%=90.06%,属于正常水平。
这里提出第一个问题,充电效率为何会相差这么大?
二、分析问题
充电桩显示的电量是充电桩输出的电量,还是电池冲进去的电量(BMS上传数据)
个人认为充电桩显示的电量是BMS数据。因为电表到充电桩的线路是固定的,线损也应该是固定的,也就是电表到充电桩的效率也是固定的。
为了证实这一点,先来计算下24m 6mm^2电线在32A负荷下的损耗有多少。
1、线损计算依据
这个计算公式只有考试才会用,日常看着头疼,还是查手册吧
2、线损计算
参考这个数据,6mm^2铜导线在60°温度下,交流电阻为3.467Ω/KM,折合3.467mΩ/M,24米单相线路内阻为3.467*24*2=166mΩ,32A电流下的损耗为32*32*166/1000=170W,假设电源为220V,功率因素取1,则线路效率总功率为220*32=7040W,线路效率为(7040-170)/7040=97.59%。
大家是不是发现了神奇的一幕,计算值居然和7.19实测值基本吻合!
没道理啊,按照这个计算方式.7.20的效率是无法解释的。充电桩是恒功率7KW,快充满时才会降功率,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运行在7KW功率下,线路效率应该是固定的才对,就算有误差也不会误差几倍。
难道7.19没有充满,或者拔枪太快?导致充电桩没有保存BMS数据,最后显示的是充电桩自身数据?
3、数据分析
先假设充电桩电量有2套数据显示方式,优先显示BMS返回数据,如没有收到BMS数据则显示充电桩自身数据。
7.19数据和充电桩自身数据吻合。
那再来看7.20的数据情况。
BMS数据必然还会包含充电桩至汽车的线路损耗,还有充电机的损耗,理论上充电机(大功率整流模块)损耗会比线损高。
①线损
线路长度24+10米,按照上述计算方法,线路效率为96.89%,
②充电机
充电机效率未知,效率差额96.89%-90.06%=6.83%,就暂且算在充电机效率和电池均衡上吧。
目前推测出的结论,充电桩综合效率在90%左右(线路长度不要差太多时),包含充电机效率。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意外拔枪,充电桩显示数据为输出电量,效率较高。
以上推测要想证实也比较容易,多测试几次充满和意外拔枪,对比数据就可以了
三、写在最后
从满充的综合效率来看,充电效率在90%左右,也就是50度电池包,理论用到SOC 0时,从电表端需要用55度电。
而我7.20的数据是28%-100%,我的电池包57度,根据SOC应该是冲了72%电量,折合0.72*56=40.32度,和充电桩显示的40.52度基本吻合,符合我说的第一种显示方式。
为了排除BMS欢乐数据或者不准确,电池健康度应结合电表端电量和BMS数据综合判断。
电池健康度应符合:BMS充电数据=电表端电量*0.9=(100-SOC剩余电量)*电池包实际容量
上式中,BMS充电数据、电表端电量、SOC剩余电量(越低越准)均可收集,按公式即可计算出电池包实际容量
补充内容 (2025-7-29 21:25):
今天突然想到,充电桩没有网络功能,我手机里看到的充电数据,是汽车4G网络上传的数据,那大概率是汽车BMS采集到的充电数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