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322|回复: 153

[1990] 30年前索尼大法黑科技 世界上最小的数码音乐磁带机NT-2拆解展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0 1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5年SONY发布的黑科技机NT-2,NT-1的后继机种,这个机种就发布了2个型号,没有流行起来,但充分体现了SONY当年不管赚不赚钱,有啥好玩的先干一票再说的创新精神。
  
1995年同年,出井深之取代大贺典雄出任索尼CEO,从此带领SONY走上一条追求商业利益和股价的商业公司之路。很多日本人都大骂出井抹杀了SONY的创新精神,但我觉得不能说对错,也许如果SONY还如初创时的那样,早就倒闭了。

废话少说,先上两个播放小视频


播放时磁鼓动作




外观图



NTC-120磁带与SD存储卡大小对比



机器背面,日本制造,采用一节1.5V AA电池供电,另外有个CR1220纽扣电池仓,应该是时钟记忆电池


磁带仓,NT标示、数码录音



NT磁带有60/90/120分钟三种规格,尺寸非常小,和一张普通邮票差不多。实现了最长单面60分钟,双面120分钟的高音质数字音乐的录放。NT因为磁带太小,所以盒子的4/3都时标签纸,只有4/1时放磁带的。不过设计巧妙之处时把标签纸拿掉后,空间正好可以放3盘磁带,这样一个盒子就可以整齐的放入4盘磁带了。按5分钟一首歌,4盘磁带480分钟可以放入接近100首歌。这在1995年绝对时很牛掰的。另外因为时数码记录方式,所以不再分金属二类,四类带,普通磁带了。



下面是普通磁带,微型磁带和NT磁带的大小对比图。










机器本体虽小,接口挺全,又带线控的耳机,外接麦克风,LINE-IN和LINE-OUT四个接口。光是本体的话,用LINE-IN/OUT,只能实现模拟信号通信。





如果加上一个数码底座(NT Station – UTU-S1)可以实现光纤的纯数码录放,采样频率32KHZ,编码方式17bit, LDM-2,可以说是现在无损音乐的前身。也许这个黑科技是SONY点错科技树的又一个例证,但1995年CF卡刚刚发明一年,在6年后的2001年,一张1G的CF卡标价是1000美刀。
下面这张是网上的NT Station的图,有更丰富的接口和更复杂的声音编辑功能。




NT采用了一种新发明的非跟踪式磁鼓读写方式,大大简化了机器的体积。并且首次实现了磁鼓播放方式的A-B面自动反带和录音,播放时的声音无间断。就是说磁带的A-B面是一个整体,即使是一首音乐跨A-B面录,中间的声音也不会有任何中断。下面是NT磁鼓和普通磁鼓的读写方式差异的说明。
普通的磁鼓,为了精确定位磁道,需要复杂的加载机构把磁带整个绕在磁鼓上。NT则是在录音的时候在磁道上打上标记,读取时不需要精确的定位磁道,随机读取后在内存里根据标记排序拼接。感觉是把硬盘的磁道,扇区的概念部分用到了磁带上。这还是得益于数字化的力量。




上一张对比图,左到右,普通录像机的磁鼓-》HI8摄像机的磁鼓(2种规格)-》Min-DV/DAT的磁鼓。下面黄泉的部分是NT的每分钟3000转的磁鼓,基本上和指甲盖差不多大。算是小到极致了。(因为还没把机芯分解,所以凑合看吧)






上几张机芯的大图。很精巧的机芯,和一个火柴盒差不多大。


















拆解图









模块化设计,一共三块PCB,不过拆开要解焊6个触点,这个差评,估计是追求极致的小型化,实在没地方安插座了。那个2200uf/4v的大电容看了半天电路图也没明白是干啥用的。




CXD8494Q 是索尼(Sony)推出的一款专用集成电路(ASIC),主要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屏(LCD),特别是用于小型或中型显示设备,如数码相机、便携式视频播放器、电子相框等。该芯片内部集成了显示控制、时序生成、数据处理等模块,能够提供清晰、稳定的显示效果,并支持多种分辨率和显示模式。





SONY A1275Q
Hitachi D49305
81V4400C-60PFTN


SHARP LZ851215 电源管理芯片/DC-DC转换
MOTOROLA MPC1713FU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14家元 +372 收起 理由
threecai + 30 感谢楼主科普
沙漠臭屁虫 + 30
2n3055 + 30 謝謝分享
chenzoutie + 6 謝謝分享
yinjiudong + 20 謝謝分享

查看全部打赏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发表于 2025-9-10 17: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真多,一看就是高手,这么精密的老机器都敢拆,手残党羡慕嫉妒中........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1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不由衷的赞一个,太精致了,可惜磁带这种介质始终不如芯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18: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技树点错了方向,没过多少年就MP3就出世了.绝对代差面前,怎么都横不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18: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谢谢分享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18: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点错科技树,生不逢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2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的帖子必须支持,这么小的东西,竟然还是数字的,牛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2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21: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涨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23:17:54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5号电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0:18:2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日子当年做这种小电器真是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0: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卧槽长见识了,那个年代小日本还是有点工匠精神的,这玩意儿里头就是录像机磁鼓的缩小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说索尼的电子产品不错,我喜欢小日子的AV女郎和索尼的电子产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1:08:4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啊,上一次用磁带听歌已经是20多年前了,家里很早就有各种各样的磁带机录像,大大的落地音箱都换过几次,小时候不懂事,现在想起来家里的这装备卖了我几次都买不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1: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小的磁带也走得下60分钟阿,感觉长度都没几米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6: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终于见到全貌了
这个在当时是妥妥的黑科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极致态度很佩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6: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设计和做工简直太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07:18:1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带,其实是有生命力的。备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0-26 11:14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