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04|回复: 14

[综合] 了解点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严密保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0 23: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纯今 于 2025-9-11 00:43 编辑

中国俗语:“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非常深刻,同样道理,发达国家的人能不懂吗?

你想过没有,德国日本把家电生产线与技术整套出售给中国,包括高铁技术转让,中国企业都很好的吸收掌握了。而代表德日看家本领的产品——高端车床,为什么卖给我们,却不怕泄密?不怕我们仿制吗?我认为那是因为肯出售的,是被德国日本他们认为利润很低的该淘汰领域。真正让德国日本赚大钱的技术,是千方百计保密的。



在工业世界的暗面,流传着一些令人不寒而栗的技术传说。1998年,沈阳机床厂的工程师们面对一台德国德玛吉五轴机床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当他们拆解到主轴轴承时,发现内侧刻着一行几乎难以辨认的小字:"测量即毁灭"。令人震惊的是,当他们真的使用千分尺进行测量后,这个精密零件的装配精度竟然出现了永久性下降。

这样的技术保护手段并非个例。日本马扎克公司对其国内销售的高端机床设置了电子围栏系统,一旦设备位移超过10米或箱体震动超标,控制系统就会立即锁死。这种看似极端的设计,背后是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严密保护。

某中国企业曾尝试仿制德国机床,他们将每个零件的尺寸都测绘到0.001毫米的精度,但组装后的设备寿命却只有原装产品的十分之一。直到通过中子衍射分析才发现,德方在材料中添加了0.0001%的特殊元素,使耐磨性提升了300%。这种微量添加连最先进的光谱仪都难以检测。

更令人惊叹的是日本发那科的导轨淬火工艺:需要经历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深冷处理,随后进行510摄氏度的回火,如此循环七次。而缺少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会导致微观裂纹超出标准五倍。

在装配工艺上,德国工程师的要求精确到令人难以置信。手册规定必须在环境温度20±0.5摄氏度、湿度45%的恒温恒湿车间内,按照特定顺序拧紧螺栓。相比之下,在普通工厂环境下装配的机床,热变形误差往往会超标三倍。

瑞士GF阿奇夏米尔的工艺更显极致:他们将铸铁床身置于阿尔卑斯山谷中自然时效三年,让自然环境帮助释放99%的残余应力。而采用喷灯烘烤快速处理的床身,使用半年后导轨就会变形0.05毫米。

最令人警惕的是某些系统层的保护机制。美国哈斯机床据说植入了特殊的反馈芯片,当检测到逆向操作时,会缓慢增加主轴跳动,让设备看似自然老化,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自我保护程序。类似的让我想起伊朗铀离心机中西门子SIMATIC S7-300 PLC,遭到了一种震网病毒的破坏。

这些看似传奇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便能拆解得开每一个零件,却可能永远无法破解工业文明的核心密码。真正的技术壁垒不在图纸上,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工艺诀窍和长期积累的制造经验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025-9-11 09: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1 10: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1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jfeng001 发表于 2025-9-11 10:23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你的评价朴实无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5 0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一个伪命题,多年的发展基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绝不是抄袭和仿制能学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丰色者 发表于 2025-9-15 08:44
所以说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一个伪命题,多年的发展基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绝不是抄袭和仿制能学会的。 ...

你的评价揭示真相,让你学会的都是人家主动投资中国大陆,就不在乎你学习的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5 09: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KV300里的逻辑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5 1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phk.cn 发表于 2025-9-15 09:48
想起KV300里的逻辑锁

江民公司作为杀毒软件先驱,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5 10: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丰色者 发表于 2025-9-15 08:44
所以说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一个伪命题,多年的发展基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绝不是抄袭和仿制能学会的。 ...

在内行面前,弯道超车是可以实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6 15: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歼35也是这么干的。。。。时过境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6 1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也讲究技术保密,但是,以能在杂志上发表技术论文,特别是在国外杂志上发表SCI级别论文作为升职的关键依据的情况下,技术保密的难度一定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6 21:11:4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铁技术转让?你想多了,人家只卖鱼,不卖渔,人家根本不给我们车头风阻算法,都要用人家的软件计算,我们很多自主也只是表面的自主,人家随时可以卡我们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badcrazy 发表于 2025-9-16 21:11
高铁技术转让?你想多了,人家只卖鱼,不卖渔,人家根本不给我们车头风阻算法,都要用人家的软件计算,我们 ...

高铁上中国交了不少学费, 但现在作为拳头产品出口  显然是该学的都学到了

学费有多巨大就不知道了    总的来说应该还是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1:53:28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壹杯 发表于 2025-9-17 10:02
高铁上中国交了不少学费, 但现在作为拳头产品出口  显然是该学的都学到了

学费有多巨大就不知道了     ...

但是最核心的人家没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7 15: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有国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0-27 01:28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