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觉得,现在的蓝牙音箱市场有点“躺平”了?不是卷到极致的小巧便携,就是主打氛围感的网红设计,真正愿意在声学结构上较劲、想让用户在客厅里就能享受到扎实饱满声音的产品,似乎成了稀罕物。直到小米掏出这台名为Sound 2 Max的“金属方块”,它用接近18斤的体重和毫不妥协的单元配置,仿佛在说:是时候回归听音乐的本质了。
当你第一眼看到小米Sound 2 Max,很难不被它的气质吸引。这可不是那种能随手塞进背包的“小甜点”,而是一件需要你郑重其事为它在客厅安排一个位置的大家伙。三围尺寸达到了14.3 × 7.8 × 5.3英寸(约36.3厘米×19.8厘米×13.5厘米),体重维持在18磅(约8.2公斤),通体采用金属材质包裹。这种手感和观感,瞬间就和市面上大量的塑料机身产品拉开了差距,透露着“我不好惹”的硬核气息。
为了不让整体的金属感显得过于冷峻,小米还玩了个小花样:为它准备了可更换的前面板。你可以根据家里的装修风格,选择织物、金属,或者更具温润质感的原木面板。特别是胡桃木版本,木材的天然纹理与冰冷的金属碰撞出一种奇特的和谐感,让它既能融入现代简约风,也能在日式原木风中找到一席之地。顶部的控制区采用了隐藏式按键,轻轻触碰会有微光提示,保证了面板的一体性。
当然,好看的皮囊之下,才是它真正的野心所在。小米Sound 2 Max在声学架构上,可以说是一部“小钢炮”。它内部塞进了整整四个独立的发声单元,并且为每个单元都配备了独立的功率放大器,整机输出功率达到了100瓦。
具体来看这个阵容:
两个4英寸的低音扬声器,各自由一个30瓦的放大器专门驱动,负责营造深沉有力的低频基础。
一套同轴设计中高音单元,将中音喇叭和高音喇叭安置在同一轴线上,分别由30瓦和10瓦的放大器推动。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能让中音和高音的声源点保持一致,使得声音的定位更加精准,结像更清晰。
在这套扬声器搭配之下,官方宣称其频响范围可以达到47Hz的低频下潜一直到22kHz的高频延伸,最高音量能达到101dB的声压级。简单来说,就是它既能还原出电影中爆炸场面的地面震动感,也能清晰地呈现交响乐中三角铁的清脆泛音,足够把一个中小型客厅变成你的私人音乐厅。
对于追求沉浸式体验的用户,小米也准备了玩法。你可以将两台Sound 2 Max组合成立体声对,获得分离度更好的左、右声道体验;甚至最多可以连接四台,搭建一套简易但效果不俗的无线环绕声系统。这对于不想在装修时预埋大量线材,又希望获得比单一声道更包围感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不过,有得也有舍。这套系统目前并不支持外接独立的低音炮。如果你是对“动次打次”有极致追求的超级低频爱好者,可能会觉得它的极低频表现还有提升空间。但就日常观影、欣赏流行音乐乃至摇滚乐而言,双4英寸低音单元带来的量感和冲击力,已经远超普通电视自带音响或大多数回音壁了。
在连接方式上,它提供了充分的灵活性:既可以通过传统的RCA莲花头线缆或现代化的USB-C接口有线连接,也支持蓝牙5.2和Wi-Fi 6无线传输。但需要留意的一个细节是,在无线流媒体传输标准上,它选择了小米自家的方案,而非更为普遍的Apple AirPlay或Google Cast。这意味着苹果用户可能需要通过蓝牙或官方APP来连接,算是一个小小的适应性门槛。通过配套的APP,你可以自定义EQ均衡器,调出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内置的麦克风阵列也让它具备了AI语音助手的功能,不至于只是一台纯粹的“哑巴”音箱。
在3000元左右的价位上,小米Sound 2 Max的出现,像是一次精准的“降维打击”。它没有去追逐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而是把成本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了金属机身、多单元独立放大器和扎实的声学结构上。对于已经不满足于“听个响”,开始追求声音的密度、力度和清晰度,又希望设备本身能成为家居陈设一部分的用户来说,这台试图用硬实力“讲道理”的Sound 2 Max,或许正试图重新定义这个价位段“高性价比音箱”该有的样子。它提醒我们,在喧嚣的功能竞赛之外,好声音本身,依然拥有最打动人的力量。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