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嚯!各位耳机圈的兄弟姐妹们,注意了注意了!Kiwi Ears 这个牌子,最近可真是憋了个大的!还记得他们家之前那个口碑不错的“交响乐”(Orchestra)不?好家伙,这“交响乐二代”(Orchestra II)冷不丁就杀出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小升级糊弄事儿,人家直接亮出了“十单元纯动铁”的王炸组合!单边耳朵塞进去十个精密的小喇叭(平衡电枢单元),这阵仗,这诚意,摆明了就是要冲击高端纯动铁耳机市场的第一梯队啊!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玩意儿到底有啥门道,值不值得咱们这些“金耳朵”或者“木耳”升级党们掏腰包。
先唠唠这“交响乐二代”的底子:纯动铁的天花板野心?
Kiwi Ears 搞这个 Orchestra II,核心目标就一个:把纯动铁耳机的音质天花板,再往上顶一顶!人家可不是随便堆几个单元就完事儿了,这次玩的是“全自主研发”!对,你没听错,从低音到高音,里面那十个精密的小喇叭,全是 Kiwi Ears 自己关起门来捣鼓出来的定制货!这就意味着啥?意味着声音调校的自由度更高了,能把工程师对“好声音”的理解,更纯粹、更极致地灌进去,不用受制于外面采购的通用单元的限制。这路子,野心不小!
声音咋样?官方说“超级牛X的均衡感”
官方给 Orchestra II 的声音风格定了个调,叫“Superlative Tonal Balance”——翻译成人话,就是“贼牛X、贼顶级的均衡感”。这可不是那种干巴巴、没感情的所谓“监听中性”。Kiwi Ears 这次明显是奔着“好听”、“抓耳”、“让人沉浸进去”去的。
低音部分: 下潜够深!官方描述是那种能让你感受到“深沉、有冲击力的隆隆声”(deep, impactful rumbles)。而且,人家特意在300Hz附近做了个平缓的增益(gentle 300 Hz shelf)。这操作妙在哪?妙在它给低音吉他、合成器音效这些玩意儿,增添了实实在在的“肉感”(rich body)和“分量感”(satisfying weight)。简单说,低音不是光有量“轰头”,而是有质有型,听着带劲又不糊。
中频部分: 走的是“线性自然”路线(linear and natural)。啥意思?就是人声啊、乐器啊,听起来特别“真”,特别“像”,不会觉得假或者被扭曲了。同时,声音的层次感(layering)和定位感(imaging)贼清晰,你能清楚地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位置和前后关系,不会糊成一锅粥。
高频部分: 重点来了!中高频到高频的过渡(mid-treble transition)被处理得特别“顺滑”(smooth)和“平衡”(balanced)。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女高音、小提琴这类容易“刺耳”或者“单薄”的声音,在这里会显得圆润、饱满、耐听。而真正的高频部分(treble),强调的是“清晰度”(clarity)和“空气感”(airiness)。注意哦,是“清晰”和“有空气感”,不是那种为了显得“解析高”而故意做的“尖锐”(artificial sharpness)或者“过亮”(excessive brilliance),听着不会累耳朵。
总结一下这个声音风格:它想做到的是,无论你听周杰伦的流行、五月天的摇滚、Norah Jones的爵士,还是 Kendrick Lamar 的嘻哈,它都能给你整得明明白白,带感又舒服,让你能一头扎进音乐里。
透明?不止是看得见!声音设计也玩通透!
Orchestra II 这耳机,名字叫“交响乐”,外观设计也玩了个“通透”的概念。整个外壳用的是高透的亚克力材质(precision-engineered clear acrylic),一眼就能瞅见里面那十个金光闪闪(或者别的色儿?)的动铁单元,精密机械的美感直接拉满!但这透明壳子可不只是为了好看哦!
Kiwi Ears 说啦,他们自己搞的这个透明亚克力低音单元(proprietary in-house balanced armature woofers),相比传统金属外壳的动铁单元,有个巨大的优势:能显著减少声学共振(minimizing acoustic resonance)!这玩意儿对声音有啥影响?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低音会更“紧实”(tighter)、更有“冲击力”(more impactful)。想象一下,低音鼓敲下去,是“咚!”的一声结实响,而不是“嗡~~~”的一片散漫回音。这透明设计,算是颜值和实力双赢了。
十单元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到令人发指!
前面说了是十个单元,具体怎么分工的呢?Kiwi Ears 这波配置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了:
超低音担当 x 2: 两个透明的专用低音炮单元(transparent subwoofers),专门负责捶你胸口那种深沉、有权威感的超低频(deep, authoritative sub-bass)。动铁低音能做成这样,下了血本了。
中低音夯实者 x 4: 四个单元负责中低频(low-mid drivers)。它们干啥?就是给声音的“下半身”加料,注入“温暖感”(warmth)和“厚实感”(body),让贝斯线、大提琴这类声音听起来更有根基,更饱满。
人声乐器清晰王 x 2: 两个单元主攻中高频(mid-treble drivers)。它们的目标是让人声、吉他、小提琴这类核心声音,呈现出“顺滑的线条感”(smooth articulation)和“水晶般的清晰度”(clarity)。听歌时,歌手换气、琴弦摩擦的细节,更容易被捕捉到。
空气感营造师 x 2: 最后两个是超高音单元(ultra-high-frequency tweeters)。它们的作用是拔高声音的“天花板”,增加声音的“空气感”(air)和“空间维度感”(spatial dimension)。简单说,就是让整个音乐听起来更开阔、更自然,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音乐厅(expansive and lifelike soundstage),而不是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听。
隔音?物理外挂级别的安静!
玩入耳式耳机,隔音效果好不好太关键了!外面吵得跟菜市场似的,再好的音质也白瞎。Orchestra II 在隔音这块,也是下了狠功夫。
首先,外壳是实心精密注塑成型的(solid, precision-molded shell),本身就比那些空心壳子更扎实、更隔音(durability and acoustic refinement)。但这还不够狠!Kiwi Ears 往耳机腔体内部,灌满了特制的声学阻尼凝胶树脂(acoustic-dampening gel resin)。这玩意儿就像给耳机内部装了个“超级吸音棉”,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声音在里面乱撞产生的杂音(minimizes harmonic distortion),稳定内部的声音震动(stabilizes internal resonance)。
结果呢?第一,声音更纯净了(enhances tonal purity),杂七杂八的干扰少了。第二,也是更牛的一点,它提供了“碾压级”的被动隔音效果(superior passive noise isolation)!官方说比传统的空心腔体入耳式耳机效果好得多(effectively blocking external sounds far better),戴上它,地铁轰鸣、同事唠嗑?通通给你屏蔽掉!让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世界里。
参数党看这里!硬核数据一网打尽:
灵敏度 (Sensitivity @ 1 kHz): 109dB SPL/m - 这灵敏度相当高了,手机直推也毫无压力,出好声的门槛很低。
频率响应 (Frequency Range): 20 Hz - 20 kHz - 覆盖人耳可听范围,该有的都有。
阻抗 (Impedance @ 1 kHz): 19 Ohm - 低阻抗,再次说明它非常好推,对前端要求不高。
耳机接口 (Earphone Jack): 0.78mm 双针 (2PIN) - 通用性很好的可换线接口,方便玩家升级线材。
插头类型 (Plug Type): 3.5mm 单端 / 4.4mm 平衡 - 兼顾普通用户和追求极致音质的平衡口玩家。
线材长度 (Cable Length): 1.25米 - 标准长度,日常使用足够。
最后唠点实在的:值不值?买不买?
Kiwi Ears Orchestra II 这波操作,从堆料到调音理念,再到设计和隔音,都透着一股子“老子就是要做顶级纯动铁”的狠劲儿。十单元全自主研发动铁、透明声学设计、变态级隔音、官方宣称的顶级均衡且富有乐感的声音... 纸面实力绝对是第一梯队的选手。
当然啦,最终声音表现还得耳朵收货。但就冲这配置和 Kiwi Ears 一贯的调音功底(初代 Orchestra 口碑就不错),它绝对是 2025 年底最值得关注的旗舰级纯动铁耳机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极致解析、均衡听感、顶级隔音,又对纯动铁那种精准、快速声音特质情有独钟的发烧友来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梦中情塞”的候选者啊!
现在这货已经在 Kiwi Ears 官网和全球各大授权经销商那儿开卖了。感兴趣的,钱包君准备好了吗?反正我已经搬好小板凳,坐等各路大神的第一手听感轰炸了!这波“交响乐”,能不能真的奏响 HIFI 圈的新乐章?咱们拭目以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