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回复: 5

[车界] 车企一句“时间不够”,你的安全感又得等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经历:满心欢喜地看新车评测,听着博主狂吹百公里加速、智能座舱,心里却隐隐惦记着一件事——这车,到底能多大概率保证我一家老小的安全?今天咱们要聊的,就不是那些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一系列本该成为下一代汽车“保命标配”的技术。可惜,它们集体迟到了,原因嘛,听起来特别像你我跟老板申请延期交活时用的那个万能借口。

来,我们把时间线捋一捋。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就相当于咱们这边的相关部门,一直想降低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他们琢磨出一个大招:给沿用多年的“五星安全评级”体系来一次大升级。

原计划是这样的:​​ 从2026款新车开始,你想拿五星安全好评?光靠结实车身和气囊多已经不够看了。必须给我标配这几样“电子保镖”:

盲区预警+干预:​​ 不单是亮个小灯“叮咚”一下提醒你旁边有车,系统觉得你太愣,能直接上手(嗯,是上电控系统)轻轻把方向盘给你拉回来,避免碰撞。

车道保持辅助:​​ 你开车犯困,车子压到车道线,它能自动帮你修正方向,把你拽回正道。

行人自动紧急刹车:​​ 这更是重中之重,甭管是“鬼探头”还是夜间视野差,系统发现行人,你还没反应过来,它就已经在全力刹车了。

这阵容,听起来是不是安全感拉满?​​ 简直是想给每位司机配个隐形的老司机在旁边保驾护航。如果真能落地,这绝对是道路安全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顶不住车企的“诉苦”。​​

一个叫做“汽车创新联盟”的组织站出来了,成员包括通用、福特、宝马、本田、丰田、大众…… 差不多你能叫上名字的主流品牌大半都在里头。他们联合起来对监管部门说:“不行不行,这个时间表太赶了!2026年根本做不到!”

他们的理由非常统一:​​“时间不够,产能跟不上,技术整合需要周期。”​​ 总之就是一句话:臣妾做不到啊!

结果你猜怎么着?监管方居然……妥协了。上周正式宣布,把这些新规的落地时间,给推迟到了​​2027年​​。

听到这儿,你可能觉得,晚一年就晚一年呗,有啥大不了的?​

但咱们来看一组残酷的数字:美国去年有将近​​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下来,每天都有超过100个家庭因为车祸破碎。这意味着,新规每延迟一天,都可能意味着一些本可避免的悲剧仍然在发生。

更让人觉得“魔幻”的是,车企这个“时间不够”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因为早在​​2022年3月​​,NHTSA就已经把这份改革方案公之于众,开始征求意见了。满打满算,给车企留出了超过​​4年​​的准备时间。这哪是“突然袭击”,这简直是“超长预告”了好吗!

而且,很多车企的​​高端车型或者高配版本,早就已经用上了这些技术​​。比如现代的某些车型,好几年前就能识别行人、自行车并自动刹车;福特的某些皮卡,盲区干预功能比新规要求的还灵敏。所以,这压根儿不是“能不能”的技术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成本问题——把这些高端配置变成全系标配,每辆车得多花不少成本,车企当然能拖就拖。

这波操作最“秀”的地方还在后头:​​

这边刚成功拖延了2026年的安全升级,那边汽车创新联盟已经“得寸进尺”,开始游说特朗普团队,要求重新审视另一项已经拍板的规定——也就是到​​2029年​​,几乎所有新车都必须配备更先进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好家伙,这是要把“安全债”一路欠下去的节奏。

当然,我们也得客观说,车企面临全球供应链紧张、芯片短缺、电动化转型等压力,确实不容易。但问题是,他们在发布会上介绍“零百加速3秒”、“续航突破1000公里”这些能当营销噱头的技术时,可从来没喊过“时间不够”。一旦涉及到这种“隐性”的、不容易被消费者切实感知的安全配置,就开始哭难喊累。

这种“选择性困难”,背后的商业逻辑很清楚:炫酷的大屏和加速性能能显著刺激销量,而高级安全配置,往往成了需要额外付费的选装包,或者只有在顶配车型上才能见到。如今想把它变成“标配”,等于直接切掉了利润,他们自然不情愿。

所以,下次我们再去看车,听到销售顾问滔滔不绝地讲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时,或许可以多问一句:“这车的盲区干预,是只会报警,还是能主动帮我避险?对行人、自行车手的自动刹车,是全系标配吗?”

汽车的进步,不应该只是让速度的极限提升零点几秒,或者让屏幕多延伸几英寸。它更应该是让每一次平凡的出行,都多一分坚实的保障。希望当2027年真正到来时,我们不会在新闻里看到那些令人心碎的“如果……”

​​最后补充一点:​​ 我国的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和欧洲的Euro NCAP,也一直在快速提升对主动安全技术的要求。所以,这事儿离我们一点儿也不远。作为消费者,我们的关注和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推动力。毕竟,在安全这条路上,从来没有“及格线”,只有永远向上的“生命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感器多了搞不好就和波音737max8一样,自动要人性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太智能绝不是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 小时前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八门的功能越多,问题也就越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是要靠开车人的水准了
有些真的是马路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分钟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定落地要多快,但一定要可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8 14:05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