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如果你曾经在Windows的黑乎乎的命令行界面里抓耳挠腮,只想找个能随手改配置文件的工具,却发现系统自带的只有那个“古老”到快被遗忘的Notepad(还得手动从图形界面点开)——恭喜你,今天咱们能扬眉吐气了!微软最近在Windows 11的测试版里偷偷塞了个叫Edit的小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命令行里直接打几个字母就能蹦出来的文本编辑器。别看它界面朴素,对经常折腾代码、配置服务器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期就带大家扒一扒,微软为啥憋了十几年才想起补这个“史诗级漏洞”……
1. 背景:Windows用户的“命令行之痛”
用Windows搞开发或者管服务器的朋友肯定懂这种尴尬:Linux和macOS终端里自带vim、nano,随手就能改文件,而Windows用户呢?要么得吭哧吭哧装个第三方工具,要么只能把文件拖到图形界面的Notepad里——可现在的Notepad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轻巧的记事本了,功能越来越多,打开速度嘛……嗯,你懂的。更离谱的是,64位Windows系统从XP时代开始,竟然整整二十年没自带命令行编辑器!当年MS-DOS附赠的“Edit”程序因为架构升级被抛弃后,微软居然一直没补上这个坑。
2. Edit长啥样?复古风拉满却意外好用
这个新Edit是个开源工具,微软直接放在GitHub上任人围观。使用方法简单到哭:在终端里敲edit 文件名.txt就能直接编辑,或者光输edit开个空白页面。它界面是那种经典的蓝底白字文本风格(怀旧党狂喜),但别以为它土——支持鼠标操作、菜单导航、快捷键查找替换,甚至还能用正则表达式搜内容!比如按Ctrl+F调出搜索栏,Alt+Z一键换行,Ctrl+P切换多个文件……虽然功能比不上VS Code那种巨无霸,但临时改个配置、写个脚本简直爽翻。
3. 为啥微软现在才想起来填坑?
其实微软自己都承认,过去忽视命令行生态是“战略失误”。现在Windows扛着“开发者友好”的大旗,Terminal终端、PowerShell、WSL(Linux子系统)一个个更新,却一直让用户为个基础编辑器折腾第三方工具,实在说不过去。尤其近几年程序员纷纷转用Mac或Linux,微软这才急了:必须把开发体验搞上去! 所以Edit看似是个小工具,背后其实是微软在疯狂补课——毕竟连竞争对手都吐槽:“你们系统连个命令行编辑器都不带,搞什么啊?”
4. 和Notepad、VSCode比,它算哪根葱?
肯定有人问:有Notepad和VSCode了,要这玩意儿干啥?问得好!Edit的定位是轻量到极致:体积不到0.25MB,几乎不占内存,秒开秒用。而Notepad现在越发臃肿(比如加了自动保存、标签页),VSCode打开得等几秒。对于只要改两行代码的场景,Edit才是“快准狠”的选择。不过它也有硬伤:没语法高亮(写代码时颜色提示就别想了),所以微软明确说它不是用来替代其他编辑器的,而是“终端里临时凑手的神器”。
5. 想马上试试?这里有门路
目前Edit只在Windows 11测试版(Build 27965,Canary频道)里预装。普通用户想尝鲜有两种办法:一是去GitHub下载源码自己编译(适合硬核玩家),二是用Windows自带的包管理工具Winget一行命令安装(搜“Microsoft.Edit”即可)。当然,如果你懒得折腾,等明年微软正式推送更新最省心——据说兼容性测试通过后就全员标配了。
6. 历史小彩蛋:Edit居然“复活”了?
老玩家可能记得,Windows 95/98年代命令行里有个edit命令,源自MS-DOS编辑器。但64位系统普及后,因为兼容性问题这工具彻底消失了。如今新版Edit算是“精神续作”,只不过重写成了现代架构。微软这波“考古式更新”让人有点恍惚:二十年前的东西换个皮肤又回来了?
说到底,Edit的出现更像微软对开发者群体的一个表态:“你看,你们要的轻量化工具我给了,以后可别说Windows命令行难用了!” 它可能不会改变世界,但绝对是日常工作中一个舒心的小改进。未来如果微软再给Edit加上语法高亮、插件系统,说不定真能跟vim、nano掰掰手腕。不过现在嘛,咱们至少不用为改个文件频繁切界面了——这效率提升,值得一句“早该如此”!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