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发现没有哈,近些年来的科技圈有种特别诡异的氛围——这边投资人像撒钱一样往人形机器人公司砸几十亿美元,那边行业老炮们排着队开直播吐槽。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大人边发压岁钱边念叨"别乱花",结果转头就看见小辈们组团去买窜天猴。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为啥说现在全人类都在集体上演一场"机器人版叶公好龙"。
先来说说最近在科技圈掀起巨浪的那位爷。iRobot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这位老前辈在机器人界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周杰伦在华语乐坛——他最近写了篇长文,直接把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投资热潮比作一场大型幻觉秀。老爷子的核心观点特别犀利:你们现在看到那些能后空翻能走猫步的机器人,本质上和动物园里会敬礼的猴子没区别,真正要它们干点精细活,比如穿个针引个线,立马原形毕露。
这话要是别人说可能还没啥分量,但布鲁克斯是谁?他创办的iRoomba扫地机器人全球卖了四千多万台,人家是实打实做出过改变普通人生活的产品。现在他站出来说皇帝没穿衣服,那些已经砸进去几个亿的风投机构怕是要连夜开紧急会议。
不过有意思的是,有外媒私下问过几个专注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他们居然都在偷偷点头。Cybernetix风投的合伙人法迪·萨阿德说得更直白:"除了送去火星挖矿这种极端场景,你现在能说出人形机器人非用不可的理由吗?"这位老哥以前是MassRobotics联合创始人,相当于机器人圈的黄埔军校校长。他用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外行看机器人走路像看魔术表演,内行看的全是道具穿帮镜头。"
说到家庭场景更逗了。萨阿德提到安全问题时,画面感瞬间拉满:"这铁疙瘩要是半夜死机,直接把你家柯基压成地毯怎么办?"更魔幻的是,现在所有机器人公司都在画"管家机器人"的大饼,但没人解释清楚,要是这玩意儿半夜被黑客入侵,突然开始用机械臂帮你"整理"手办收藏柜,这算不算赛博时代的新型入室抢jie?
时间线也是个玄学问题。英伟达的AI研究副总裁桑贾·菲德勒最近接受采访时的表情特别有意思——就是那种"我不好说太细但你们自己品"的表情。她把现在这波机器人热潮和2016年的自动驾驶狂潮类比:"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五年后满街跑无人车,结果现在最新进展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还在认不清雪糕筒。"英伟达自己也在投资机器人底层技术,连他们首席科学家比尔·达利都承认:"这玩意儿比造芯片难多了。"
最打脸的还是特斯拉的连续剧。2021年马斯克宣布造"Optimus"时,多少人以为下一秒就要看到《西部世界》成真?结果2023年跳票,今年展示时被扒出来是人工遥控。现在又说2026年量产,这个进度条让我想起我姥姥炖牛肉——每次都说再等半小时,结果从晌午炖到月上柳梢头。
但你说这行完全没希望吧,也不尽然。现在有些公司在死磕"触觉感知"这个关键难题,比如Y Combinator投资的Proception,他们家在做让机器人能感受布料质地的技术。还有家叫Loomia的公司在做触觉套件,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人造皮肤。这些才是真正在解决"机器人拿鸡蛋像拆炸蛋"的硬伤。
预订数据也挺微妙。K-Scale Labs开放预订五天卖出百台,Hugging Face的桌面机器人更夸张,五天销售额百万美元。这说明市场渴望是真实的,但消费者要的是能真端茶送水的实用工具,不是只会跳机械舞的电子宠物。
说到底啊,现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狂欢特别像我们小时候玩《模拟人生》——在游戏里盖别墅特别起劲,真让你去工地搬砖立马歇菜。技术突破从来都是龟兔赛跑,现在这些炫酷的demo更像是兔子在秀百米冲刺,但真正要跑完马拉松,还得看谁能在传感器、控制系统这些枯燥领域死磕。下次再看到机器人后空翻视频,不妨在心里默念三遍:它会给老人换尿不湿吗?能收拾熊孩子扔满地的乐高吗?敢让它拿我刚买的景德镇茶杯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它和会动的等身手办有什么区别?让咱们保持期待,但先别急着清空购物车。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