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2|回复: 1

[科技] ChatGPT Atlas浏览器体验报告:披着AI外衣的谷歌套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盘一盘科技圈新鲜出炉的“网红选手”——OpenAI家刚上架的ChatGPT Atlas浏览器。这玩意儿刚露面时,那阵仗简直像明星走红毯,闪光灯咔咔的。但当你真的掀开它的华丽袍子,可能会发现里头藏着的还是那个熟悉的谷歌搜索骨架,只不过这次AI给它化了层浓妆。我来带你们扒一扒,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浏览器”,到底是不是真能让我们告别传统搜索的“键盘手”时代。

一、登场姿势很炫酷,但骨子里还是老熟人​​
本周,OpenAI终于把传闻已久的AI浏览器ChatGPT Atlas端上了桌。它的野心明晃晃的:要把自家王牌聊天机器人塞进我们每天上网冲浪的必经之路。可惜啊,这赛道早就挤满了同行——Perplexity家的Comet浏览器、谷歌的Gemini插件,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OpenAI大概觉得,只要把ChatGPT的招牌往中间一挂,用户就会哗啦啦涌进来。可实际用下来,这浏览器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咦,这不就是给谷歌搜索加了层AI滤镜吗?”

先看外观:ChatGPT Atlas用的是Chromium内核(对,和谷歌浏览器同源),目前只限macOS用户尝鲜,其他系统的朋友还得蹲后续。界面走极简风,左边栏能折叠,收着你用ChatGPT的历史记录;中间是网址栏,可以直接召唤AI搜东西;右边有个“问问ChatGPT”按钮,专治“当前网页看不懂”的疑难杂症。付费用户(Plus、Business和Pro档位)还能解锁“智能代理模式”,比如让AI帮你往购物车塞商品。

二、主页推荐像玄学,搜索结果能气笑人​​
打开浏览器主页,它会贴心提示“试试搜附近好餐厅”。用久了之后,它还会根据你的搜索历史推荐内容。但推荐逻辑简直像开盲盒——我连着让ChatGPT想了几天万圣节装扮,主页果然推了相关建议;可当我反复搜“旧金山brunch推荐”时,它却装聋作哑,一个字没提餐厅。对比微软Edge主页的每日新闻天气,或者Perplexity Comet那个能定制新闻的发现页,Atlas的推荐机制简直像在玩猜心游戏。

更扎心的是搜索体验。你输入问题后,首先会收到一段AI生成的答案,下面才有选项切换成传统搜索(带蓝色链接的那种)。但结果相关性时常跑偏:我搜“附近新闻”,AI总结的内容倒挺本地化,可点进传统搜索结果一看,居然混进了美国、德国的新闻网站链接!我这会儿明明坐在深圳某家咖啡厅里啊大哥!

三、地图功能缺条腿,评论来源成谜​​
找地方时,Atlas会像谷歌一样显示地图,附上营业时间、价格范围和评分。但你想点开看详细评论?没门!连评分来源都不告诉你。这方面Perplexity Comet就机灵多了,直接接入TripAdvisor,餐厅照片、AI总结的食评一览无余。OpenAI你这波操作,简直像给人推荐馆子却不让看菜单图片。

搜其他话题倒是正常些,比如“怎么给兰花施肥”或“深圳必吃餐厅”,能抓取到靠谱网页。但Atlas倔强地只显示10条结果,想翻页?不存在的。同一个聊天窗口里追问新问题,它会用几乎看不见的灰线把不同话题的结果隔开,滚屏滚到眼花缭乱。所有搜索记录还会自动存入ChatGPT对话历史,如果你平时爱用聊天机器人App,回头翻记录时怕是得在“购物车清单”和“兰花养护指南”之间疯狂划屏。

四、AI助手能代劳,但速度慢如树懒​​
AI浏览器的核心卖点本是“智能解读网页”。在Atlas里,你可以右键高亮文字让ChatGPT解释术语,也能点击右上角按钮随时提问。这功能其实和Chrome的Gemini、Comet的AI助手差不多,试用下来中规中矩。

付费用户的“智能代理模式”才叫有意思——它真能帮你订餐厅、写邮件、加购商品!但效率嘛……我让Atlas根据浏览记录往亚马逊购物车塞商品,它花了整整10分钟才加进去3样。期间AI还自言自语:“哎呀好像开了新标签页但显示空白,我再等等页面加载。” 而同样的任务,Comet只用2分钟搞定。不过Atlas也有高光时刻:30秒内在Gmail里写完并发送邮件,眨眼间建好谷歌日历日程。只是订餐厅时我随口说“下周五”,它愣是理解成“这周五”,差点让我白跑一趟。

说到底,ChatGPT Atlas现在更像一场“AI装饰主义实验”。OpenAI梦想着打造一套互联应用生态,甚至未来搞出AI操作系统,可这个浏览器首秀却透着力不从心的忙乱。它已经整合了Zillow找房、Spotify放歌、Canva做图等功能,甚至能直接通过ChatGPT买沃尔玛和Etsy的商品——这些明明不需要专属浏览器也能实现。AI或许是搜索的明天,但Atlas目前的表现,更像是在提醒我们:想把用户从Chrome的舒适圈里拽出来,光靠给旧酒瓶贴新标签可远远不够。这条路,OpenAI还得再多踩几脚油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昨天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套壳的AI浏览器越来越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0-30 01:29 ,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