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科技] 当AI开始玩“临床级”Cosplay: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扒一扒科技圈最新出炉的“皇帝的新衣”。你猜怎么着?现在连AI都开始搞起“临床级cosplay”了!​​就在本月早些时候​​,有家叫Lyra Health的公司,隆重推出了一款号称“临床级”的AI聊天机器人,专门帮你解决职业倦怠、睡眠障碍、压力山大这些现代人的精神内耗。但你要是真以为这玩意儿能和医生开的处方药平起平坐,那可就太天真了——因为这“临床级”三个字,根本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营销话术,就像方便面包装上那句“图片仅供参考”一样虚幻!

一、18次“临床”轰炸:一场精心策划的语言魔术​​
来,咱们先感受下Lyra Health上个月发的新闻稿有多拼:全文整整提了18次“临床”这个词!什么“临床设计”“临床严谨性”“临床培训”……这密度都快赶上电视购物里“不要999,只要99”的洗脑循环了。普通人看到“临床”俩字,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得和医院有关吧”?但真相往往很骨感:这词根本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解释全看商家心情。

说白了,“临床级AI”就是营销高手们从医学界“借”来的权威感马甲,既不用承担医疗责任,又不用接受严格监管。它和那些号称“医用级”的不锈钢锅、“药妆级”护肤品、以及宣称 ​​“处方强度”或“医生配方”​​ 来显示效力的药膏乳霜,根本是同一套玩法——都是给普通产品披上白大褂,让消费者自动脑补“专业靠谱”的幻觉。更绝的是,像“低过敏性”“不堵塞毛孔”这种听起来很科学的承诺,其实连标准测试方法都没有,全凭商家一张嘴。

二、公司自曝:我们就是不想被FDA管!​​
最精彩的来了:Lyra的高管们对Stat News记者说的话,​​等于是证实了咱们的猜测​​!人家明说觉得自家产品根本不该受美国食药监局(FDA)监管。那为啥还要在新闻稿里堆砌医疗术语呢?高管们笑嘻嘻地解释:就是为了在竞品里显得与众不同,顺便展示我们开发时有多用心啊!

这套路是不是很眼熟?就像奶茶店宣称“采用实验室级无菌工艺”,结果你发现他们就是用酒精棉片擦了擦杯子。Lyra把AI机器人包装成现有心理咨询服务的“赠品”,让用户在两次治疗间隙能24小时找机器人唠嗑。据说是能回顾之前的临床对话、推送放松练习资源,甚至用上某种神秘的“治疗技术”——但具体是啥技术?对不起,无可奉告。

三、专家打脸:这词在法规里根本不存在​​
当The Verge记者追问“临床级AI”到底啥意思时,Lyra直接装死不理。好在有专业人士出来说公道话:加州大学法学院医学法律专家乔治·霍瓦茨直接戳破泡沫——“压根没有法规给这词下定义,FDA文件里找不着,法律条文里也没有!” 另一位心理学家瓦伊尔·赖特更犀利:“这就是企业自创的营销话术,目的就是在拥挤的市场里显得独特,同时巧妙避开FDA监管。”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些公司宁可生造词汇也不走正规审批?答案简单粗暴——FDA审批太烧钱又费时!得做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堪比让AI去考医师执照。而用这种模糊话术,既能让产品听起来高大上,又能继续在法律灰色地带蹦迪。赖特忍不住吐槽:“你见过有人说‘临床级认知行为疗法’吗?我们行业根本不这么说话!”

四、监管暧昧:大家都在“合法打擦边球”​​
虽然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理论上能管虚假宣传,​​其主席安德鲁·弗格森​​今年早些时候也宣布要调查AI聊天机器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但人家同时还得操心“确保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听着就像班主任说“我们要严管纪律,但升学率也不能丢”。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的监管专家斯蒂芬·吉尔伯特一语道破天机,他认为​​监管机构应该简化他们的要求,并且让执法更清晰​​。只要法律管不着(或管不过来),企业绝对会继续“既要权威感,又要零监管”。

这种语言腐败早就不限于AI了。从“临床测试”化妆品到“增强免疫力”保健品,整个消费市场都快被这种伪科学话术腌入味了。AI健康应用尤其精于此道:它们会在用户协议里用小字写明“不能替代专业医疗”,但设计得活像心理治疗师——就像酒吧在招牌写“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却把装修整得跟迪士尼乐园似的。

五、行业群像:所有人都在玩角色扮演​​
你看竞争对手们多会来事:Slingshot AI的App宣传“情绪健康”,Headspace的AI助手自称“心灵挚友”,连ChatGPT都赶紧撇清“我不是医生哦”。这帮AI个个把自己打扮成穿白大褂的知心大姐,但真要出事了,立马掏出用户协议当护身符。

监管机构倒是开始行动了。FDA原定11月6日讨论AI心理健康设备,但现在政府停摆,会议可能泡汤。霍瓦茨教授预警说Lyra这次玩太大了:“他们快踩到‘医疗设备’的红线了!” 而吉尔伯特教授的建议更实在:既然想提供临床服务,就别拿“临床级”这种虚词当遮羞布!

所以下次再看到“临床级AI”,不妨把它理解成AI界的“米其林摆盘”——看起来精致得像法餐,吃起来可能还不如路边摊的锅气炒饭。当科技公司开始用语言魔术代替真实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紧钱包里的验钞机,顺便给心里装个“话术过滤器”。毕竟真正的临床治疗要拿证据说话,而营销话术嘛,永远活在新闻稿的彩虹泡泡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0-30 04:38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