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9|回复: 1

[产品] AMD Zen 7芯片来袭:32核怪兽和它的省电小老弟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数码爱好者们,准备好迎接一波新的硬件暴击了吗?那个以爆料精准著称的“摩尔定律已死”最近又开大了,直接把AMD还在蓝图上的Zen 7架构给扒了个底儿掉。这次的信息可不是小打小闹,从给台式机准备的核弹级CPU,到为笔记本和掌机打造的省电神器,路线图清晰得让人心跳加速。咱们今天就好好盘一盘,看看AMD这盘大棋到底想怎么下。

第一步:看看地基——台积电的制程进化之路
要想知道Zen 7有多厉害,咱得先看看它要在什么样的“地基”上盖房子。这个地基就是芯片的制造工艺。根据爆料大佬的说法,在Zen 7之前,AMD的Zen 6架构原本计划用的是台积电的N2X工艺。但是,台积电自己的日程表有变,N2X的大规模生产得等到2027年,所以Zen 6很可能转而使用更成熟稳妥一点的N2P工艺。

而咱们今天的主角Zen 7,那就更激进了,它直接押宝在了台积电更未来的A16工艺节点上(之前传闻是A14,但最新信息指向A16)。这个A16工艺,按照台积电的计划,得等到2028年才能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所以,简单来说,AMD的策略是:Zen 6用N2P,求个稳扎稳打;Zen 7用A16,玩个一步到位。这说明AMD在技术路线上是“两条腿走路”,一边保证近期产品的稳定,一边朝着更顶尖的工艺冲刺。

第二步:桌面平台的巨无霸——Grimlock Ridge与它的两颗芯
好了,背景知识补充完毕,现在进入正题。先来看看为台式机准备的“大杀器”,代号“Grimlock Ridge”。这次AMD准备了两款不同的芯片组(CCD),就像一家餐厅提供了豪华套餐和标准套餐。

豪华套餐(Silverton):这个绝对是硬菜中的硬菜。一颗芯片上直接塞进16个完整的Zen 7性能核心,配上32MB的二级缓存(L2)和64MB的三级缓存(L3)。这还没完,它还能额外支持一块高达160MB的3D V-Cache缓存芯片。这么一叠加,单单一颗芯片组,总缓存容量就能达到惊人的32+64+160=256MB!这数据吞吐能力,光是想想都觉得吓人。

标准套餐(Silverking):这个就是精简版了,核心数对半砍,变成8个Zen 7核心,L2缓存减到16MB,L3缓存减到32MB,而且不支持那个160MB的3D V-Cache“外挂”。很明显,豪华套餐是给服务器(Epyc系列)和锐龙13代里最顶级的型号准备的,而标准套餐则主打主流消费市场。

但最刺激的在这里:Zen 7架构和Zen 6一样,支持在一个处理器封装里放入两颗这样的芯片组(CCD)。你算算,如果用上两颗“豪华套餐”Silverton芯片,那最终成品就是 16核 x 2 = 32个核心,64个线程,而三级缓存加上3D V-Cache,总量将达到 (64+160) x 2 = 448MB!这规格,已经逼近现在工作站级别的线程撕裂者了。听说AMD可能在明年(2026年)会出一款叫锐龙9 9950X3D2的处理器来展示这个恐怖配置,到时候场面一定很热闹。

第三步:笔记本/掌机的智慧——Grimlock Point与Halo的“核心全家桶”
看完了桌面的“大力出奇迹”,再来看看为笔记本和掌上设备准备的“巧劲”。下一代移动平台代号是Grimlock Point和它的高性能变体Grimlock Halo(你可以理解为现在Strix Point和Medusa Halo的接班人)。这里的玩法就不是无脑堆核心了,而是讲究一个“兵种协同作战”。

爆料显示,这一代CPU会混合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核心:

性能核心(Zen 7):干重活累活的主力部队,比如玩游戏、渲染视频。
密度核心(Zen 7c):同样性能不错,但更注重在有限空间里多放几个核心,适合多任务处理后台任务。
能效核心与低功耗核心:负责日常轻度使用,比如浏览网页、播放视频,主打一个省电,延长续航。

具体到产品上:
Grimlock Point:会配置4个Zen 7性能核心 + 8个Zen 7c密度核心,另外还会塞进一些专门负责超低功耗任务的Zen 7低功耗核心。
Grimlock Halo(性能更强版):会堆料到8个Zen 7性能核心 + 12个Zen 7c密度核心,同样也会加入低功耗核心。

这就像一支特种部队,有突击手(Zen 7)、有侦察兵(Zen 7c)、还有后勤通讯兵(低功耗核),系统会根据你是在打游戏、剪视频还是只是看网页,来智能地调动不同的“兵种”,从而达到性能和续航的最佳平衡。

第四步:大家最关心的——性能到底能涨多少?
聊了半天架构,最实在的还是性能提升。根据目前泄露的数据:

桌面平台:在非游戏类的一般应用(比如内容创作、编译代码)中,Zen 7平均比Zen 6快大约16%到20%。虽然每个核心本身的效率(IPC)提升大概在8%左右(这个数字可能还不是最终版),但凭借核心数和缓存的巨大优势,单线程性能最高能提升20%,多线程性能更是能暴涨67%!这简直就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碾压。

移动平台:这里的亮点是能效比,也就是“每瓦特性能”。这对笔记本和掌机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在超低的3瓦功耗下,性能相比前代能提升高达36%;在7瓦下提升32%;在常见的12瓦和22瓦下,也分别有25%和17%的提升。这个提升曲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的游戏掌机,比如传闻中的锐龙Z4 Extreme芯片,可能会在保持良好续航的同时,轻松驾驭1080p画质下的3A大作,索尼的PS5 Pro说不定都得借鉴一下这个设计。

总结:AMD的野心憋不住了
通盘看下来,AMD Zen 7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在桌面端,用近乎蛮横的核心数量和缓存容量构建性能壁垒,通吃高端游戏玩家、内容创作者和数据中心;在移动端,则用灵活的“大小核”乃至“多种核心”混合架构,精准打击不同功耗场景,抢占笔记本和掌机这片蓝海。

当然,得再强调一下,所有这些信息都还处于早期爆料阶段,尤其是Zen 7要等到2028年才上市,中间变数还很多。但这份蓝图足以让我们看到,CPU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跑分大战”,而是进入了架构、能效、应用场景全方位比拼的深水区。作为玩家和用户,咱们就准备好瓜子板凳,等着看好戏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MD有时候还是能出好的处理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10 13:53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