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业界] 欧盟抄起放大镜盯谷歌:反垃圾邮件政策惹毛欧洲媒体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鲜热辣的大瓜来了!就在这周四(11月13日),欧盟反垄断机构毫无预兆地宣布:正式对谷歌的反垃圾邮件政策启动调查!这事儿可不是空穴来风,全是因为欧洲一大批出版商跑去哭诉,说谷歌这套规则简直就是在砸他们的饭碗,搞得收入直线下滑。美国科技巨头谷歌,这下又双叒叕面临吃天价罚单的风险了!

时间线拉清楚:谷歌去年三月干了啥?
咱们把镜头倒回去年(2024年)三月。那时候谷歌突然放出大招,说要严打那些钻空子、利用搜索引擎算法漏洞来刷高其他网站排名的公司。这个政策有个专门的名字,叫“网站声誉滥用政策”(site reputation abuse policy)。它瞄准的是一种叫“寄生虫SEO”(parasite SEO)的骚操作——简单说,就是一些不地道的公司,把第三方的内容页面挂靠在一个本身信誉不错、流量大的网站上,目的就是蹭这个“宿主”网站的好名声,来给自己在谷歌搜索里刷存在感、提排名。

欧盟出手:为啥说谷歌误伤友军?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欧盟委员会这边暗中观察了一阵子,发现情况不太对劲。他们的监测结果显示:谷歌好像在执行这个政策时,把新闻媒体和其他出版商网站给“误伤”了。只要这些出版商的网站上有商业合作伙伴的内容(比如正常的品牌合作文章、广告专题页),谷歌搜索算法似乎就会把整个网站或者相关内容的排名往下压,让用户更难搜到它们。

欧盟委员会直接点出要害:谷歌这个政策,看样子是直接冲击了出版商用网站和内容赚钱的一种普遍且合理合法的方式。人家出版商靠接商业合作内容来赚点广告费、合作费,天经地义,怎么到你这就好像成了“滥用”了呢?

欧盟反垄断大佬发话:必须保证公平!
欧盟反垄断主管特雷莎·里贝拉(Teresa Ribera)在声明里话说得很重:“我们担心的是,谷歌的政策没让新闻出版商在它的搜索结果里得到公平、合理、不带偏见的对待。”她直接亮明了调查的目的:“我们得查清楚,确保在这个行业本就不容易的当口,新闻出版商不会因此丢掉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确保谷歌遵守《数字市场法案》。”

谷歌的反应:立马怼回去,还搬出法院判决
谷歌这边当然不服气,立马就硬刚回去了。谷歌搜索的首席科学家潘杜·纳亚克(Pandu Nayak)直接在博客上开火,说欧盟这个调查“方向根本就是错的”,而且“可能损害数百万欧洲用户的搜索体验”。

他底气挺足,还搬出了“尚方宝剑”:德国法院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驳回过一个类似的投诉了,当时法院裁定谷歌的反垃圾邮件政策是“有效的、合理的,并且是一以贯之执行的”。纳亚克强调,谷歌这套反垃圾政策是为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阻止那些网站用欺骗性的手段,去碾压那些老老实实靠自己内容竞争的优秀网站。

谁在告状?德国公司带头,三大协会撑腰
这场风波可不是一两家在闹。德国的媒体公司ActMeraki在今年4月就向欧盟委员会投诉了,说谷歌的垃圾邮件政策对网站进行了不公正的惩罚。这还不是孤例,欧洲出版商理事会、欧洲报业出版商协会和欧洲杂志媒体协会这几个行业里的重磅组织,也都表达了同样的不满和担忧。

罚单有多吓人?最高能罚全球年收入的10%!
这次欧盟的调查是依据《数字市场法案》进行的。这个DMA就是专门用来约束大型科技公司,防止它们权力过大的。最狠的是处罚条款:一旦被认定违规,罚款最高可以达到公司全球年收入的10%!对于谷歌这样的巨无霸来说,这数字想想都肝儿颤。

所以,这事儿卡在哪儿了?
说白了,现在就成了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

谷歌觉得冤:我是在净化网络环境,保护用户不被垃圾信息骚扰,防止老实人吃亏,而且法院都支持我了。
出版商觉得更冤:我们正当的赚钱门路被你卡死了,流量没了,收入大跌,你还说这是为了公平?
欧盟出来当裁判:都别吵,我得查查,你到底是真的在维护搜索质量,还是借机打压竞争对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结局会咋样?是谷歌被迫调整政策,还是欧盟拿出惊天罚单?咱们只能蹲个后续了。

补充点背景,让瓜更大更甜:
《数字市场法案》有多厉害?​ 它盯上的就是谷歌、苹果、Meta这些被定义为“看门人”的科技巨头,给它们立了一堆规矩,比如不能优待自家服务、得让第三方和自家产品公平竞争等等。这法案是欧盟制约科技巨头的“大杀器”。

出版商的日子有多难?​ 传统媒体行业,尤其是纸媒,数字化转型了这么多年,广告收入被谷歌、Meta这些平台吸走一大半,现在好不容易靠内容合作赚点钱,要是搜索这条最重要的流量来源再被卡住,真是雪上加霜。

“寄生虫SEO”到底多可恨?​ 这确实是搜索引擎生态里一颗毒瘤。有些垃圾网站专门寄生在知名网站上,内容质量奇差,就是骗点击、骗流量,严重干扰搜索质量。谷歌打击这个,初衷确实能理解。但难点就在于,怎么精准区分恶意的“寄生虫”和出版商正当的商业合作内容,这个尺度太难拿捏了。

好了,这事儿前因后果、各方态度、潜在影响,应该算是掰扯得比较清楚了。就看欧盟和谷歌接下来怎么过招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15 16:15 ,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