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特斯拉还在4680电池上发力时,老对手比亚迪悄然亮出了自己的新技术底牌。在近期某行业论坛上,比亚迪电池研究院负责人孙华军透露,这家中国新能源巨头已制定固态电池商用时间表——预计2027年启动示范运营,但要实现全面普及可能得等到2030年之后。这番表态不仅揭示了动力电池技术突破的艰难程度,也让我们看清了这场全球电池大战的真实战况。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固态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一直被视作突破续航焦虑的终极方案。比亚迪早在2016年就组建专项团队投入研发,去年已完成20-60Ah单体电芯的试生产。不过孙华军坦言,目前行业头部企业的研发进度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就连全球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也把限量生产节点定在2027年。
"材料成本和工艺稳定性是最大拦路虎。"这位技术负责人解释,比亚迪在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选择上,始终在性能与产业化之间寻找平衡点。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同样表示,即便实现小批量生产,要摊薄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依然困难重重。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技术迭代的速度。孙华军预测,随着产业链成熟和产能爬坡,固态电池的最终成本有望看齐现有的液态三元锂电池。这意味着当2030年代真正来临时,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车或许不会让消费者多掏腰包,却能轻松突破1000公里续航门槛。
这场动力电池的马拉松竞赛正在改写行业格局。从比亚迪公布的路线图可以看出,从实验室突破到量产落地至少需要十年磨剑。当全球车企都在翘首以待"终极电池"时,中国制造军团已经率先跑完了技术储备的第一程。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