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sycwnw 于 2019-5-4 18:40 编辑
事出偶然,时间跨度长。发现早,直到近日才确认帖文换向器具有特殊结构,分享一下。菜鸟无畏,高手指正!
杀电机见分晓
坏成这样,业余只能弃修了
照例看看转子
发现异样,但不敢确认。存疑吧,好在没扔
天气渐热,又惦记起这个灯扇了
大喜过望
莫非天意
量电阻,比对看看功率是否够
结果差别太大(尽管含接触电阻),必须拆了,再捡合用的凑一
刚拆开粗看,氧化、油污层覆盖的换向器片上,也有貌似的沟痕
擦净一看楞了,仅有些模糊的磨痕,并没有原配电机转子换向器片上那样的深而规整的环形沟槽
原来对沟槽来历就存疑,一时兴起拿近端详。确认电刷不可能磨出规整的环形槽;同时薄如蝉翼的电刷,也根本不可能磨出大于自身厚度的环形深槽
再仔细看,发现当前换向器片上的槽尾(按转子设计转向,电刷接触环槽先、后顺序描述)缺失一块,露出下方的塑料绝缘衬套。莫非制造缺陷?转动换向器把3片认真看了一下,金属槽段都在同样的位置缺一块。结论只能是,换向器上的环形槽,以及外端金属深槽三段的尾部缺失只能是特殊设计。
为了证明我的观察不假,现按换向器片接触电刷的先后顺序(扇叶正确转动方向),标记相邻换向器片缝隙处,逐一展示给坛友确认
到此,这个换向器的环槽是特殊设计,而非磨损,相信没有争议了吧?!虽然可能很多电刷都是3爪式,但与此种换向器匹配的3爪,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所以前帖二凑一修电机的文中,特别强调了要检查刷爪入槽的吻合情况,否则辜负了设计师用心的事小,很可能影响到电机输出功率(容后讨论)
这是另一侧电刷的外刷爪,在转子转动到特定位置时,与换向器片的接触情况。
总结一下观察的结论:有刷电机的转动原理大家都懂,无非是用整流子结构,适时切换通电绕组及通电绕组的电流方向,形成所谓旋转磁场与固定外磁场作用,产生切向推力推动转子转动。普通有刷电机,转子的某个通电绕组的磁极,只有当运行到与外部固定磁场的异性磁极几乎正对(推动转子转动的切向分力接近为0)时,才被电刷接触点跨绝缘缝隙、短路相邻换向器片而失去磁场,同时形成新的、维持转子继续转动的电磁磁极分布。下图列举了电机运行中几个关键点的情况供大家理解(A绕组因数匝数被拆去,请视为存在!)
讨论中的换向器,具有特殊设计的槽结构,适配了对应的平行多爪电刷后,能将这个短路的时间点提前,而不改变短路结束时间,相当于也延长了对应绕组的被短路时间。 最近很忙,以上帖文是断续发布完成的。以上观察如果不成立,抱歉无心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可如果是真的,那意味着什么呢?本来观察后有些猜想,现在根据跟帖的情况看,已无必要了,就当胡思乱想自己吞了。 高手误入是我的错,耽误你们干正事了,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