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024|回复: 73

[1980] 1987年首台掌中宝「PRO」~Sony索尼CCD-V90家用V8摄录机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4 17: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完成了一系列摄像机拆解——小到掌中宝DV,大到演播室广播摄像机;从最老的真空摄像管进化到半导体CMOS;从配套控制器到监视器CRT……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有时也凑巧维修成功恢复坏机功能;复古的画面令人着迷,CRT的光栅炫人眼目。
因为拆的数量有亿点点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我的空间按图索骥查看发帖记录~

【背景简述】

今天带来的一款Sony在1987年推出的消费级38万像素V8磁带摄像机,该机属于经典掌中宝Handycam,型号为CCD-V90。家庭级别的小机器就不分目录了,该机型拥有比较全面的维修和使用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百度网盘下载:下载点我 密码:khg9

1、38万像素的「精密CCD」

在上世纪80年代,CCD的发展方兴未艾,从12万像素发展到19万像素再到25万像素,Sony第一款消费级CCD摄像机CCD-G5于1983年发布,搭载19万像素CCD;第二款CCD摄像机CCD-V8搭载了25万像素CCD,然后像素数量发展停止不前,因为生产环境灰尘难以抑制,导致CCD良率过于低下,原本预定搭载最新38万像素CCD的主角V90摄像机也被迫推迟两个月发布,提升CCD良率痛苦的过程被Sony写入了官方传记《源流》里面。不过有心人功不负,最终问题被解决了,V90最终得以出货。

Sony给这颗38万像素的CCD命名为「Precision CCD精密CCD」,这个精密在两点:

~像素提升,从25万像素提升至38万像素,约1.5倍
从Sony官方宣传册中着重体现了CCD像素数量提升带来的画质改善,并且开口率的提升有效增加进光量,在低照度环境下V90的表现也好于前代V30。像素的提升直接让画质上了一个台阶,清晰的画面不再模糊。

~可变电子快门,5档可调
快门速度可变,意味着可以捕捉更高速度的移动物体,让画面更清晰稳定,在此之前是没有先例的。

2、首台Handycam Pro

除了CCD之外,V90还搭载了一些更新的机能,并最终以245,000日元的价格发售。为了区别于其他Handycam机型,Sony为V90专门开辟了一个Pro的产品序列,也是掌中宝Handycam的头一遭,后来的营销中,不知道是不是浮夸风盛行,V90的38万有效像素变成了42万总像素数量,实在是令人不齿啊……

【拆解过程】




这台摄像机的来源就是海鲜市场,回流货……上面还有原机主的信息


原来属于一所高中的资产,先忽略学校的名字,看下面Handycam后面跟着一个超大的黄色PRO,非常鲜明。


東京都立八潮高等学校
知道你们好奇这个学校在哪,我帮你们查了查资料,发现在东京品川区,还有感兴趣的可以查看学校介绍PDF了解一下……可能要**上网


机身上有精密CCD的标签,目测也是首台标这个说明的机型


和前款的机型都不同,V90的寻像器是固定在机身上的,无法调整俯仰角


型号证明



V90主要操作区分两部分,前额头部分和前面板侧面,带有一个较大的LCD显示窗,可以方便的查看时间码,按钮操作也比较直观


信号输入输出部分,日本本土型号带有信号输入,出口型号则不一定,因为有些国家法律规定不允许摄像机带有外录的功能



上电测试,画面输出正常,不过最前面的对焦镜片卡死了,无法转动,导致画面无法合焦。另外镜片可能受潮,内部不太干净,画面有一点朦胧


开始拆解了



这个新的贴纸有严重问题,首先这玩意不是DCR-PC109,DCR是索尼DV数码录像机的产品序列;
另外V90是在昭和62年生产的,平成元年是1989年,按照贴纸上平成16年是2004年???这里面难道有秘密?


机壳内部印制的生产年份是1987年


还标记了各个PCB的位置



取景器,常规的CRT取景器,0.7英寸的松下管



拆掉外壳的V90,我喜欢这个PCB的颜色搭配


蓝色的子PCB是陶瓷材质的,也算少见了吧



分为两部分,录像部分与摄像部分



使用的V8带仓属于常规型号,与M8、M10以及V-30和V-50的型号相同


主板为折叠类型



看起来比较复杂,通过软排线连接


按照索尼的说法,蓝色这些小PCB还是经过设计,缩减了体积的结果




赠送几张美图供大家欣赏


主板的背面


连接两块电路的软排线



另外一块主板



带仓组件



控制LCD的NEC集成电路


接下来该拆解摄像部分了,这个角度看有一点像火箭发动机



为了屏蔽电磁干扰,Sony把CCD和驱动部分全部包裹起来,外壳是铝材质


一个小型的色彩传感器,用于自动白平衡功能


拆掉一半的摄像单元,内部依然很复杂


屏蔽外壳是冲压的铝壳,比较精巧


挂在摄像单元上面的DC-DC转换器



CCD驱动+信号转换部分,也十分好看


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很多线缆,包括变焦电机、光圈电机


CCD部分拆下来了,上面有大面积的铜片


对焦电机最上面多出来的一个黑色长条是自动对焦组件


拆掉CCD部分的光学镜片,已经发蒙,难怪画面有朦胧之美


CCD和电路部分


依然也是折叠摆放的电路




铜片看起来像CCD的散热片,取不下来,除非把CCD解焊下来



注意,CCD外面蓝绿色的镜片为红外截止滤色片,也不是太干净……都是影响画质的



CCD的驱动电路


下面来展示一下自动对焦部分


首先将光圈部分拆下来



在主光路上,Sony额外增加一个反射镜


反射镜反射的画面会通过第二块反射镜变为平行光,摄入旁路的对焦传感器里面


这就是旁路传感器镜片,非常像一个小镜头,内部也是一块CCD,用于相位检测,之前拆解展示过



曾经拆解的BMC-200自动对焦CCD,感兴趣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自动对焦的原理,使用镜头移动相位检测,判断是否合焦



这一块小PCB负责处理旁路对焦CCD产生的相位信号,然后输出给对焦电机,负责对焦



光圈组件,并非传统的六片八片那种,而是两片



最后再展示一下别人拍摄的38万像素CCD组件~


V90是Sony第一台Handycam PRO摄像机,也是第一台38万像素CCD摄像机,留存下来的机器大多有各种故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维修手册自行维修~
THE END


下面是资料链接:
CCD照片引用地址
Sony官网历史部分(日语)
我眼中的索尼大法之Handycam掌中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7家元 +210 收起 理由
海上生明月丶 + 30 優秀文章
微醉 + 30 謝謝分享
xushu + 30 这机子太优秀了!
jf201006 + 30 優秀文章
aping365 + 30 優秀文章
zsm小明 + 30 謝謝分享
hongo + 30 優秀文章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4-6-14 20: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一台机器,楼主是大户80年代小日子的工艺水平确实厉害,即使是民品,那时候也是世界顶级的!镜头的花纹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滚花,后来的镜头变焦对焦环都不用这样的花纹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4 2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高手,牛!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4 22: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看拆机图片都是一种享受,可见当时是多么稀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4 23:46:5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赏心悦目,我们落后太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0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老板子集成度低,但是推料看着就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0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密麻麻的原件,如果掉一个,会不会影响使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09: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复杂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不是小看小日子的技术水平,他们在高端制造上的积累的,不是我们一眼能看到的,我辈需要加倍努力呀!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0: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V8后来又出了HI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1: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的惊掉下巴,这是1987年生产的东西???我辈需努力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养眼,感觉人类真是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4: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现在很瞧不起小日子,但是不得不承认小日子的电子技术是世界顶尖的,87年的时候我们还在捡猪粪沤肥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4: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这东西贼贵,一般人玩不起,如今就这样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5: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小日子确实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5: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凸显技术实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17: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买了几台掌中宝,VHS-c,磁带DV,存储卡D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5 22: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佩服那时的设计师,这么复杂变成真实物体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6 09: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凸显技术实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16 10:06:5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实力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4 18:13 , Processed in 0.39000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