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当前得到的结论:速度慢,发热低,成本低,寿命有待测试
前言:相信很多玩家跟我一样,手头有些老古董,玩的也不多,但是对于手头的各种颗粒如数家珍,无法实操开卡便如鲠在喉一般
今天看到了关于L84C开盘的相关文章,修改固件,于是深入研究了一下,尝试将一个上古固态硬盘,Tsop48封装的mlc颗粒,实装在SM3281AB上
进入正题,这是一个非常古早的固态硬盘,OCZ的,镁光PF412颗粒,单颗8GB,1CE,TSOP48封装,8颗组成60G
当年二手6xx的价格,成都人马电脑城入手的
因为这个固态放置实在是太久一直压箱底被遗忘(6-8年约)中间上电不超过2次,所以还是掉盘了,可能是颗粒漏电,也可能是主板电气性能故障(才60G怎么可能好好保存)
但是手头另一个方案相似的Kingston 60G,因为入坑某nas,废品价买来一直作为nas系统启动盘,还是好用的,因此,先测试一下该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
测试环境:ASM1153E转接,Windows10-22h2,USB3.2接口,室温16.6度
可以看到,这8个MLC老家伙,同步模式下性能其实没那么不堪,日常作为nas等Debian linux系统的启动盘绰绰有余,4k速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想塞下win10也可以但是容量捉襟见肘
那么开工
当年的固态硬盘,用料做工是真的好
热风枪拆,电烙铁安装,焊接完成后,显微镜下仔细检查了下焊盘
正反双贴
修改固件,增加支持闪存ID后,开始量产
量产很顺利,无坏块
测速图如下
可以看到
4k性能轻松秒杀掉了某知名主控
读写性能对标当年那些大牌廉价的USB3.0优盘
接下来跑圈过程中后段的温度测试
非常非常凉爽(主控在发呆,颗粒懒得动)
对比3281AB搭配常用MLC裸盘满负载动辄70度,几乎是没有发热了
结语:
长期稳定性如何,暂时无法做定论,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这种老固态,当年都是用的比较爱惜,很少有因为颗粒磨损导致寿终就寝的
那几年技术发展的太快了,加上当年win8.1,win10接连推出,60g的容量迅速被淘汰
所以这次尝试,只能算是研究向,亲自上手试一试,才知道几斤几两
但是,因其价格低廉,根据后续的寿命测试,可能考虑做一些不安装外壳的小盘(裸盘),直接机箱内插在主板上(大多数工控、服务器、nas主板上自带USB接口,没有的可以转接到9pinUSB扩展口),速度比那种2GB的SLC颗粒直插USB2.0的盘快很多
也许可以低成本解决启动盘稳定性不足,久了就崩的问题
最后分享魔改的正片量产工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