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圈最近有件怪事:空客和波音造不出新飞机,乘客机票越买越贵,问题根源之一竟出在——头等舱那张能躺平的沙发椅!
新冠疫情过后大家满世界飞,可新飞机交付却跟不上趟。空客在5月悄悄通知航司:交付可能要再拖三年,发动机和座椅供应是两大卡脖子环节。更想不到的是,看似简单的座椅,尤其是商务舱、头等舱那种带按摩功能的豪华款,背后藏着3000多个精密零件!这些零件来自全球15个国家、50多家供应商,赛峰座椅英国工厂的副总达菲德·戴维斯带着记者参观时直摇头:“乘客摸到的只是高级扶手皮料,哪知道咱们得组装几千个部件!”
问题越堆越高:小厂扎堆的座椅行业还停在小作坊模式,航司偏要玩定制化,各家争着搞独特设计。飞机内饰专家约翰·沃尔顿点破困局:“这行业连汽车生产线都没用上,现在认证卡壳+定制泛滥,简直是双重暴击。”
数字更吓人:据机构测算,未来十年全球需要800万张新飞机座椅,价值520亿美元。为啥航司这么拼?汉莎航空首席执行官卡斯滕·施波尔说破真相:“飞机上能搞差异化的,只有空乘、餐食和座椅。”航司砸钱也猛:商务舱椅子8-10万美元,头等舱包厢敢砸100万美元!施波尔自己就常参与座椅设计,毕竟“客舱是天上最赚钱的黄金空间”。
■ 巨头打架与小厂挣扎
高端座椅早被两家巨头包圆:法国赛峰和美国RTX集团旗下的柯林斯宇航。后面跟着德国老厂雷卡洛——它经济舱座椅卖得好,但挤不进高端俱乐部。还有家中国资本背景的汤普森座椅在追赶,外加空客、波音投资的创业公司凑热闹。
但全行业都头疼:座椅要适应新机型更窄的机尾空间,左右结构还不对称,基本没法通用;业内又缺认证工程师;更离谱的是飞机寿命20年,椅子7年就得换,老飞机还在飞,新订单又来了。国际航协总干事威利·沃尔什直说:“麻烦积累二十年了,疫情让问题爆炸了!”
■ 组装车间像造火箭
赛峰座椅首席执行官维多利亚·福伊在威尔士工厂感叹:“疫情逼得行业重启,老师傅走了不少,我们得重新招人培训。”这家工厂像科幻片现场:头等舱座椅在玻璃房里手工组装,零件分散在几十个工位。“得用造发动机的标准管生产线”,福伊说芯片、电机都要精密检测。
他们正琢磨新法子:学汽车厂搞“底盘复用”。不同航班座椅可以共用基础骨架,只换皮料和屏幕,既满足航司“独特”要求,又能加快生产。柯林斯等厂商也悄悄跟进这招。
■ 罚单与抵制齐飞
矛盾已烧到三方:空客被座椅拖累交付,气得想给赛峰开罚单;航司却坚持玩定制。飞机租赁巨头AerCap首席执行官安格斯·凯利急得喊话:“航空公司的老板们,停手吧!别自己设计座椅了,直接用现成认证款,飞机才能早起飞!”
但沙特新成立的利雅得航空刚秀出镶金边的头等舱,首席执行官托尼·道格拉斯面对媒体镜头放话:“品牌独特性全靠客舱体验,这钱必须花!”
■ 乘客成最后埋单人
空客承认“豪华定制拖慢飞机总装”,波音则说今年还要和认证死磕。看着机票涨价,乘客成了这场豪华座椅大战的埋单者。飞机想上天?先等那3000个零件漂洋过海拼成一张沙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