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产品] 大阪大学联手NEC打造科研超算“章鱼”,自动追溯数据来源的黑科技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9-14 15:02 编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在现代科研领域,尤其是涉及超级计算模拟和人工智能训练的场景中,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已经远超传统记录方式所能承载的极限。研究人员每天需要处理海量计算任务,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比如谁在什么时候调用了哪些数据、执行了何种运算、输出了什么结果——往往依赖手工记录,或者干脆处于“无人记录”的状态。

这不仅导致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当其他团队试图复现某项研究成果,或是评审人员需要审核计算过程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时,常常因为原始记录缺失、不完整或不一致,而陷入“扯皮”、重复劳动甚至信任危机。很多科研人员明明做出了有价值的工作,却仅仅因为过程未被有效记录,而无法自证其严谨性。

正因如此,大阪大学 D3 中心与 NEC 的合作显得格外有意义。他们共同开发的超算平台OCTOPUS(全称:Osaka University Compute and sTOrage Platform Urging open Science,意为“推动开放科学的大阪大学计算与存储平台”),并不只是一台算力强大的机器,更是一套致力于解决上述痛点的智能系统。

该平台计划于今年九月启动试运行,十二月投入全面使用。其理论峰值性能达到 2.293 petaflops,即每秒可执行二百二十九亿三次浮点运算,由140台NEC LX201Ein-1计算节点组成,整体性能较前代提升约1.5倍。

但真正令OCTOPUS脱颖而出的,并非仅是这些硬指标,而是它所集成的一套名为“溯源管理”的自动记录与追踪机制。该功能基于大阪大学与NEC联合研发的SCUP-HPC技术,能够在几乎不拖慢超算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全面记录数据被什么程序访问、处理以及生成新数据的过程。

这就好比为整个超算系统安装了一部“科研黑匣子”,所有运算行为皆被自动归档、可查询、可回溯,从而在以下方面带来显著改变:

研究者无需再手动记录实验步骤,极大减轻操作负担,也降低因人为疏漏导致结果不可复现的风险;

在撰写论文时,作者可以附上计算历史ID,供他人查验原始计算流程,增强研究成果的公信力;

评审机构和个人能够依据完整的过程元数据开展审计,推动科研诚信建设;

为开放科学实践提供技术保障,使跨团队、跨地域的协作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

除此之外,NEC还计划将该项溯源管理技术推向更广泛的超算市场,实现其商业化应用。而大阪大学D3中心与NEC也将继续深化合作,不仅限于传统科学计算领域,更致力于将OCTOPUS打造为支持AI、大数据分析以及多种产业应用的下一代高性能计算基础平台。

这一项目也被纳入NEC的“BluStellar”价值创造计划中,作为“通过升级研究信息基础设施以增强科研能力”这一核心愿景的重要实践。不难看出,超级计算机正在从纯粹的计算能力竞争,走向智能化、可信化、系统化的全方位服务阶段。

总结来说,OCTOPUS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不仅在算力上不输传统超算,更在科研生态的薄弱环节——过程可信与可复现——方面提供了系统级解决方案。它或许正在悄悄重新定义“高水平科研基础设施”该有的样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14 17:58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