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2025年的某一天,你走在二手车市场里,忽然瞥见一辆造型低调、漆面依旧能打的大轿车。走近一看,车内是桃木饰板、真皮座椅,电调通风加热一应俱全。
然后你打开引擎盖——
里面竟然静静躺着12个气缸。
更魔幻的是,销售小哥淡定地说:“这车现在十来万就能开走。”
你可别以为这是虚构剧情,它正是大众汽车历史上最倔强、也最被低估的作品——Phaeton辉腾的真实故事。
从诞生之初被吐槽“最不懂大众的大众”,到如今成为老司机口中的“性价比神车”,辉腾的身上,藏着一家平民车企冲向高端的孤勇,也写满了时代与选择的错位。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挖一挖这辆“没人要却浑身是宝”的十二缸豪华轿车。
一、为什么要造辉腾?一场来自高层的“倔强”
时间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
那时的汽车市场,豪华品牌的游戏规则非常明确: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几乎三分天下。谁也没想到,来自沃尔夫斯堡的大众品牌——一个以高尔夫、 Polo、甲壳虫这类国民车深入人心的大厂——竟然决定“往上走”。
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大众集团的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ëch)。这位大佬不仅出身汽车名门(保时捷家族),更是个技术偏执狂。
他给团队定下的目标,今天听起来仍像一则汽车工业传说:
车身抗扭刚性必须达到37,000 Nm/度,远超同期所有D级车;
外观要极度简约,机械部件全部藏起来,“看得见的必须优雅”;
极速限制在250km/h,但必须能在50℃高温下以300km/h持续行驶,车内还得保持22℃。
这不是造车,这是在造“移动的空调堡垒”。
二、从概念到量产:一场低调的豪华“实验”
1999年,大众先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亮出了一台名为“Concept D”的概念车。
这款概念车甚至比后来的量产版还要激进:它采用掀背造型,动力则来自一台V10涡轮柴油发动机——仿佛在说:“我们不仅要豪华,还要不一样。”
但市场并没准备好接受一台柴油掀背豪华车。
于是三年后,2002年 Geneva Motor Show(日内瓦车展),量产版辉腾正式发布。
一眼看去,它的确非常“大众”——
没有张牙舞爪的格栅,没有闪瞎眼的镀铬,线条稳重得像一位穿深色西装的工程师。
可只要你愿意走近,坐进去,发动它——
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低调其外,金玉其中:辉腾的豪华哲学
辉腾的豪华,不是第一眼豪华,而是“Close-up Luxury”——得细看,得触摸,得体验。
它提供两种轴距、四座/五座布局,后排可选带制冷/加热的座椅,甚至独立多媒体控制;
车身用了铝混合结构,车门一关,世界瞬间安静;
空调系统能做到四区独立控温,甚至在天窗夹层内嵌太阳能电池板,熄火也能维持车内通风;
空气悬架、自适应巡航、无钥匙进入……在当年,这些都是妥妥的黑科技。
而这其中最传奇的,一定是它的心脏——
四、W12:这不是“V12的平替”,而是另一种极致
辉腾的高光版本,搭载的是一台6.0升W12发动机。
注意,这不是我们熟悉的V12,而是“把两组VR6发动机以特殊夹角拼在一起”的结构。
这样做的优势非常“德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最大缸数,运转更平稳、结构更紧凑。
最大输出420马力,扭矩406 lb-ft
匹配5速Tiptronic自动变速箱+4MOTION四驱
百公里加速不用6秒,极速250km/h(电子限速)
这台W12后来还服役于宾利Continental GT、奥迪A8等顶级车型,是大众集团当时的技术王牌。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
愿意花百来万买一辆12缸轿车的人,为什么要选大众?
“你这车挺好,但logo是大众。”
五、销量?从来没好过,但没关系
辉腾在北美只卖了三年(2004–2006),全球总销量也就8.4万台。什么概念?
平均一年卖不到6000辆,不到奔驰S级的一个零头。
你可以说它“生不逢时”,也可以说它“错配品牌”——
花百万预算的买家更看重的是“面子”,而辉腾给的是“里子”。
但这辆车从一开始,就不是为走量而生的。
它是皮耶希和大众工程师们的一场理想主义实验:
“如果我们不计成本,能造出一辆什么样的车?”
六、2025年:为什么说它是“隐藏款宝藏车”?
来到2025年的今天,辉腾突然变得极有吸引力。
车况普通、里程偏高的早期W12版本,10万左右就能入手;
车况好、里程少、后期整备过的,也就20万~25万之间。
你得到的是:
12缸发动机的从容与底气;
依旧能打的隔音与底盘质感;
真皮+实木+电调电冷电热座椅,老派豪华的扎实体验;
你需要接受的则是:
油耗不低(别指望低于15L/100km);
老车电子系统偶尔闹脾气;
配件不好找,维修师傅得“懂行”。
结尾:它从未成为街车,却成了时代的注解
回过头看,辉腾像极了一位“技术宅梦想家”——
他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塞进作品里,却忘了别人要不要、认不认。
可也正是这份“固执”,让辉腾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没有沦为又一台老车。
它反而成了一部分人眼里——
“理性之外,情感之内”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哪天在二手车市场里,遇见一辆漆面暗淡却气势犹存的“大号帕萨特”……
不妨走过去,打开它的引擎盖。
如果里面整整齐齐排着12个气缸——
恭喜你,你可能“碰巧”遇见了汽车工业最后一个“偏执时代的遗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