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麻薯滑芝士 于 2025-10-14 10:52 编辑
但凡家里有辆车的,不管在哪国,最怕听见的恐怕都是修车厂的电话铃声。这不,美国的有车一族最近就集体陷入了这种恐惧。CNN刚拿到的官方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那边八月份的修车费用一个月内狂涨5%,创下历史记录!跟去年这时候比,更是贵了足足15%!但你如果觉得这全是特朗普、拜登他们搞的关税闹的,那可就把这事儿想简单了。
一、账单雪崩,关税只是其中一片雪花
表面上看,美国今年对进口汽车零件加征的那25%关税,确实是当头一棒。但有意思的是,新车价格反倒没咋动。为啥?汽车厂商一个比一个精明,担心涨价吓跑买家,更怕惹上ZZ麻烦,愣是把这笔关税成本自己硬吞下去了。可街边的修车厂哪有这个本事?CNN调查发现,大部分售后零部件都得从国外进货,这意味着哪怕是“美国制造”的车,也离不开进口配件。所以,一旦你车的控制模块或者传感器坏了,老板只能对你苦笑:“哥们儿,真没辙,进口零件全涨价了,这钱省不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路上跑的车,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12.8岁,比去年又“老”了0.2岁。车老了就跟人老了一样,小打小闹不管用,动不动就得来次“大型手术”,比如发动机大修、变速箱重建、悬挂系统整体换新,哪一项都是钱包不能承受之重。
二、修车不再是拧螺丝,得先考个程序员证
现在的车,早就不是过去那种扳手、螺丝刀就能搞定的机械盒子了。考克斯汽车的产品咨询总监斯凯勒·查德威克在接受CNN采访时点破了关键:“原因多着呢,关税只是一部分。我们同时还得面对车辆老龄化、合格技师严重短缺,以及车子本身复杂得吓人的维修难度。”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密密麻麻的电子控制单元……现在的修车师傅,得先能看懂电脑诊断仪上的代码,才能动手拧螺丝。查德威克透露,现在人工费已经占到了修车账单的60%!为啥这么夸张?因为能伺候这些“带轮子的超级计算机”的技术大拿,在市场上比熊猫还稀缺。连福特汽车的CEO吉姆·法利都公开承认,技师荒短期内根本没解。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汽车技师的工资在过去一年里涨了大约7%。这还不算,光是那些专业的诊断设备,价格就贵得离谱。有些电动车,换个小零件得把整个电池组拆下来,耗费的时间够你刷完一部电视剧了。
三、修车还是换车?这已经成为哲学问题
看着埃德蒙兹网站数据显示八月新车平均交易价格徘徊在48400美元左右,三年内的低里程二手车比2019年贵了40%,再加上贷款利率高得吓人——每五个新车车主就有一个月供超过1000刀,三成二手车买家月供也要600刀以上。密歇根州智库安德森经济集团总裁帕特里克·安德森对CNN说得特别实在:“当消费者觉得新车太贵时,他们就会花更多时间和金钱修理现有车辆。”
但讽刺的是,修车费也涨到历史最高点,所谓的“省钱维修”正在变成“分期放血”。有的车主戏称现在修车就像开盲盒,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要刷爆几张信用卡。而且这种财务压力短期内看不到缓解的迹象。
四、死循环形成,修车费暂时降不下来了
老龄化车辆需要更多护理,高科技零件需要更贵人工,关税推高进口成本——这三股绳子拧成一条鞭子,抽在车主身上啪啪作响。更魔幻的是,汽车制造商为了促进新车销售,故意把车辆造成“一次性产品”,很多部件只能整体更换不能维修。有的车型换个大灯要拆整个前脸,工时费够你带全家吃一周米其林。
虽然汽车制造商出于ZZ反弹和购买力的考量,基本吸收了关税成本以保持新车价格稳定,但维修店就没有这种灵活性了。这意味着当你需要新模块、传感器或控制单元时,账单就完全由你自己承担。
所以,下回再看到美国网友吐槽修车费上天,咱们吃瓜之余也得明白,这背后是技术跃进、人才断层、消费降级和全球贸易政策搅在一起的一锅大杂烩。眼看着美联储加息还没停,这修车费的“大火”估计还得烧上好一阵子。这也提醒咱们,无论在哪,对自己家的老车都好点吧,毕竟它进一次修理厂,可能真得让你肉疼好久。最后好奇一问,大家身边的修车成本这两年涨得厉害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