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4|回复: 6

[业界] 长城“亲儿子”陨落,毫末智行没撑到IPO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Barrons巴伦





毫末智行官方
去年11月底,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发了一封名为《毫末智行,“前进四”》的内部信。
在这封信的开篇这样写道:
5年前的11月29日,我们在北京注册了毫末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那天北京很冷,我们几个去注册的同事,注册完后在寒风中啃着汉堡庆祝。回来后他们跟我们说,虽然天气很冷,但是无比开心,因为内心充满了希望。对毫末而言,这是意义重大的日子。在将来,也一定会变成对自动驾驶行业不可忽视的一天。
“前进四”是《三体》小说里“自然选择号”飞船的最大加速度档位,即光速的百分之十五。在“前进四”状态下,全员必须进入深海状态,以承受极高的加速度带来的巨大压力。“前进四”正是全体毫末人需要进入的状态。我们需要咬紧牙关、努力再努力,用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把毫末的名字牢牢刻在智驾发展的里程碑上。
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距离六周年还有5天的这个周一,也是在北京的寒风中,毫末却进入停摆之中,陨落在智驾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网上的调侃很刺耳:“人在加班中,公司没了。”
11月22日,还在办公室加班的毫末员工收到了一封内部邮件,通知自11月24日起,公司及分公司全部在职员工进入停工放假状态。
没有正式公告,也没有明确的善后方案。毫末的倒下,都在预料之中,又来得有点让人猝不及防。
曾经估值超10亿美元的自动驾驶独角兽,曾经资本的宠儿以及长城汽车的“亲儿子”,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这让人始料未及。
毫末的困局:从“亲儿子”到边缘化
毫末智行前身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的智能驾驶前瞻分部,成立于2019年11月,核心团队由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COO侯军、CIO甄龙豹组成,其中董事长和CIO均来自长城汽车,CEO和COO则来自百度和华为。
有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至少在一两年前就听说长城内部放弃了毫末。毫末内部管理层很多来自长城体系,“一群老人”对于智驾往哪做、怎么做,跟市场脱节得比较严重。
这也是一直会有说法“毫末的智驾竞争不过元戎启行”。也因此,长城汽车转而去向外求,2024年11月,元戎启行获得了由长城汽车独家领投的C1轮1亿美元融资。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长城汽车相关主体公司计划再向元戎启行进行一笔投资,预计投资8亿—10亿元人民币。
为何会如此?可能和毫末的城市NOH一直“跳票”有关。
在成立之初,毫末的规划本来是首款落地车型为魏牌旗舰车型,然后在长城汽车全品牌、全系列车型陆续搭载。
作为比较早宣布要将城市NOH落地的智驾公司,毫末却迟迟未能兑现量产落地目标。
早在2022年8月的成都车展上,毫末就宣布要在长城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上推出城市NOH,预计在当年四季度上车交付,年底在10个城市落地,2023年使用范围计划扩大到100城。
但到了2023年5月,毫末智行又宣布,随着具备城市NOH功能的魏牌新摩卡DHT-PHEV和蓝山上市,毫末城市NOH将首批落地在北京、保定、上海等城市,并于2024年开拓100个城市,2025年底实现100万台装机量,但截至2024年底,并未完成上述目标。
毫末城市NOH的多次“跳票”,直接影响了长城汽车对其技术实力的信任。同时,随着市场对于智驾能力的比拼越来越激烈,也直接导致长城汽车逐渐对其失去了耐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之下,从2024年开始,毫末被撤去主力地位,长城汽车转而启用外部智能驾驶方案商。2024年8月上市的魏牌蓝山、2025年5月上市的魏牌高山,其智驾版本端到端高阶智驾算法由元戎启行提供。
除了与元戎启行合作外,长城汽车还引入了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为其平价车型开发智驾方案,该方案将率先应用于哈弗、欧拉等主力车型。哈弗二代枭龙MAX的智驾方案则采用了卓驭科技7V+32TOPS的中算力方案。
而到了2025年5月份,在乘用车辅助驾驶业务上,毫末仅有现代汽车两款车型项目,主要提供记忆行车与泊车等功能,但功能开发缓慢。
随着毫末的倒下,与现代汽车合作的项目也随之蒙上了阴影。关于北京现代首款纯电平台SUV EO 羿欧是否最终搭载了毫末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北京现代并未对笔者做出回应,且对于智能辅助驾驶具体用的谁家方案闭口不谈。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表示,毫末的倒下,早已在城市NOH迟迟不能落地时就埋下了伏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车市里,长城汽车等不起,其他的合作厂商也等不起。对于智驾供应商而言,不只是要能按时量产落地,还要技术能力过硬,能够真正为厂商产品添彩,才能抱紧车企的大腿,其他任何画饼在这个时代都无法生存下去。
IPO受阻,资金链告急
相比一些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毫末的起点很高,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缺钱也不缺订单。
在资本市场,毫末智行曾吸引了大量投资。2021年2月,毫末智行完成了3亿元的Pre-A轮融资,由美团战略投资部领投;2021年12月,毫末智行又完成了近10亿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2024年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获超亿元B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成都武发基金投资,募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毫末大模型等AI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
两个月后,毫末又获得了 3 亿元人民币 B2 轮融资,此轮融资由老股东九智资本和湖州长兴设立产业招商基金共同投资。
连续获得融资,看起来毫末的一切都在向好发展,IPO也在稳步推进之中。
但到了2024年10月份,有媒体报道称,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内部暂时叫停毫末智行的港股IPO。当时张凯对外回应表示,“毫末智行没有暂停赴港IPO计划,仍在进行中。具体的IPO时间应该是2025年”。
不过,接下来11月份,毫末就被传出裁员的消息,称职能部门已裁员约30%—50%,将按照“N+1”的标准向被裁员工进行补偿。不过,毫末对此回应称“这是公司进行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
从巅峰时期有超过千人的团队,到进入2025年之后,慢慢只剩下200余人,而毫末IPO的推进情况也再未对外披露。
而在2024年,有多家自动驾驶公司顺利完成上市,包括如祺出行、黑芝麻智能、文远知行、地平线、小马智行、佑驾创新等。
2025年6月,甚至传出毫末的董事长张凯已提出离职。尽管张凯对外否认了该传言,但在今年4月,毫末的技术副总裁艾锐、产品副总裁蔡娜等核心高管都已离开。
毫末中高层的人事动荡,曾引发行业的热议与关注。而在这次停摆之前,毫末公关部人员早已全部离开,而自今年8月起,有员工透露,毫末就不再按时发工资,截至目前,公司已拖欠两个月工资。
多种迹象表明,毫末智行如今的情形,早已埋下伏笔。也因此,有人对笔者说,“那些留下的人,为何还会存有侥幸心理以为公司能挺过去呢?如果早离开了,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被动的地步。”
敲响警钟:行业洗牌加速
世事难料,当初毫末初成立时,也曾豪情满志,计划2022年实现盈利,2023年科创板上市。谁承想梦想依旧还是那个梦想,但时代也在短短五六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野蛮生长的自动驾驶行业,再也不能靠吹牛皮讲PPT赢得资本的青睐,行业资源开始加剧向头部公司聚集,不能真正实现量产上车的公司将会率先被淘汰出局。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路线选对是入场券,资本生态做对是生存权,而量产落地做好才能拿到通行证。
随着智能驾驶从“加分项”变为“核心产品力”,市场竞争已进入“成本与体验竞赛”的残酷淘汰赛阶段。自动驾驶公司想要继续活下来,后面就只能拼真本事了。
也许正如毫末智行去年发布的内部信所预言的那样:智驾市场进入你死我活竞争期,稍有不慎就会落后,挑战层出不穷,唯有迎难而上。
智驾市场已经进入深水区,毫末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明年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行业洗牌也在加速。(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毫末智行能撑到IPO之后,结果比现在还要悲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自身的技术支持,营销手段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没能骗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什么怪怪的名字?长城的?不考虑,小米杂货铺的也不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投了鸿蒙智驾吧,乘现在条件还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骗一个人都算你们积阴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25 11:58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