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85|回复: 0

[评论] 微单时代的旅拍 旅行摄影RF镜头该怎么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2 16: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文来自佳友在线
  HI,大家好,我是一个经常出去旅行拍摄的摄影师(旅行博主),全网ID:微胖六爷。最近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旅行外拍拍摄使用器材的问题,特别是旅拍中镜头该如何选择。老实说,因为这1-2年经历特殊时期,作为旅拍摄影师的我,没有进行时间过长的旅行,但短途旅拍还是经常有的。用过的相机数量不少,但自己对于这种相机的系统,认知是比较深刻的。

  RF70-200mm F2.8 L IS USM拍摄,F2.8,1/8000s,ISO200
  在我看来,一个旅行拍摄所以使用的相机系统,应该至少满足几个方面的需要:1。机身体积越轻便越好、搭配的镜头需要高质量高性能,同时也会很轻便的 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套系统必须完美支持无线传输图片和视频,以便及时进行后期处理 3。可靠性以及续航力,必须得到足够的保障,毕竟很多旅行摄影所需要捕捉的瞬间没有翻来覆去拍摄的可能性。

  RF15-35mm F2.8 L IS USM拍摄,F10,1/400s,ISO200
  目前市场中适合旅拍的产品还是比较丰富,这一次结合我去年带着EOS R系统的RF15-35mm F2.8L IS USM和RF70-200mm F2.8L IS USM在极寒的东北拍摄经历,和大家聊一聊旅拍中的那些镜头,该如何选择。





  佳能RF镜头系统技术
  对于如日中天的RF系统镜头来说,可以说佳能方面已把全部的镜头新技术全部增加到了这些新品上,其中每一款新镜头总能带给我们更多亮点和创新。


  佳能RF15-35mm F2.8 L IS USM
  RF15-35mm F2.8 L IS USM:这支镜头是一款顶级“大三元”镜头,首先它的体积控制在同类产品中的是相对轻便的,而且它在变焦过程中,镜筒前部不会伸出太多,工作状态明显是最为紧凑的,全新增加的DE-CLICK控制开关也改善了操控时的便利性。

  RF15-35mm F2.8 L IS USM拍摄
  F4.5,1/200s,ISO800

  RF15-35mm F2.8 L IS USM拍摄
  F2.8,1/1600s,ISO200

  RF15-35mm F2.8 L IS USM拍摄
  F22,1/125s,ISO100



  RF70-200mm F2.8L IS USM
  在我的印象里,一般长途外出旅行拍摄,很少会带70-200mm F2.8这个规格的镜头,因为它的重量较大,长时间背负或手持拍摄旅行会很累,但有一款镜头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印象,它就是RF70-200mm F2.8 L IS USM。

  RF70-200mm F2.8 L IS USM拍摄
  F4.0,1/8s,ISO800

  RF70-200mm F2.8 L IS USM拍摄
  F2.8,1/1600s,ISO200

  RF70-200mm F2.8 L IS USM拍摄
  F3.2,1/5000s,ISO100
  这也是另一款顶级“大三元”镜头,同样也具备了便携的体积、出色防抖性能以及优异的画质表现。另外,它的防抖系统和对焦速度都很令人满意,随手抓拍冰雪主题旅行中的精彩瞬间,丝毫没有任何压力。

  RF70-200mm F2.8 L IS USM拍摄
  F2.8,1/1250s,ISO100
  总体来看,从去年拍摄过的极寒条件下的照片的经历去回顾,之前提到过的两只顶级RF卡口镜头的工作耐用性极好,不管是东北地区零下30度的室外还是热气腾腾的室内,它们的工作起来都很顺畅,稳定性值得信赖。
  关于旅行拍摄,其他镜头推荐:
  如果考虑顶级镜头价格较高,适合旅行拍摄镜头还可以考虑RF24-105mm F4L IS USM以及RF24-240mm F4-6.3 IS USM。这两只镜头的变焦范围更大,适合拍摄的题材也很广泛,尤其是后者可以作为“一镜走天下”的产品使用。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配置即可,毕竟非深度的专业旅行拍摄,可能并没有太多时间停下来专心来拍摄创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拍摄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目前考虑到拍摄旅行风光进行中的很多要求,RF卡口系统中的若干镜头产品都可以适应这一题材,毕竟这一题材的本身对于镜头的要求,没有像专业的人像题材或者静物题材没有那么苛刻。结合新一代佳能专微EOS R5以及R6相机,足以发挥它们的第二代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全新组合式防抖技术(机身+镜头)以实现更好的画质表现,毕竟对于一个相机系统来说,高画质机身+高性能镜头“强强联合”才是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2 15:58 ,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