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5

[科技] 挖鼻孔真会得老年痴呆?科学家连夜辟谣:别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3 1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夜刷到'挖鼻孔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热搜,吓得我默默放下了正在探索鼻腔的手指——先别急着恐慌,这场持续三年的科学乌龙最近又被神经学家集体澄清了。"去年夏天,一则源自澳大利亚研究的旧闻突然在社交平台疯传,声称鼻腔细菌可能通过破损粘膜入侵大脑,引发类似老年痴呆的病理变化。当我们追溯这场风波的源头,发现真相竟藏在两年前的小鼠实验室里。

故事始于2022年2月,格里菲斯大学团队在《科学报告》期刊发表实验:科研人员向小鼠鼻腔注入肺炎衣原体,观察到这种病原体沿着嗅觉神经侵入大脑,并引发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生物标志物。十个月后,校方发布的新闻稿首次将"鼻腔物理损伤"与"细菌入侵效率"关联,意外点燃了"挖鼻孔致病"的传言导火索。

研究负责人詹姆斯·圣约翰教授透露,论文发表后他收到大量耳鼻喉科医生的反馈。有患者家属描述,亲人发病前既有严重鼻窦感染史,又存在频繁挖鼻导致出血的情况。"我们讨论的是造成组织破损的剧烈行为,比如挖到流血的力度。"圣约翰强调,实验中为模拟人类鼻部损伤,团队特意使用化学试剂破坏小鼠鼻上皮,结果发现细菌穿透神经屏障的效率提升200%。

当今年传言卷土重来时,新南威尔士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专家布莱斯·维塞尔直言:"这就像说'切菜可能引发脑炎'——理论上刀具可能传播细菌,但现实中需要满足一系列极端条件。"他指出,全球约90%成年人存在挖鼻孔习惯,若该行为真与痴呆症显著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早该显现规律。尽管鼻腔作为病原体侵入通道的理论为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学界普遍认为从动物实验直接推导人类行为存在逻辑断层。

值得关注的是,原始研究中细菌入侵的前提是鼻腔存在大面积开放性损伤。圣约翰团队目前正筹备跨学科研究,计划分析十年内鼻部外伤患者的医疗记录,寻找其与认知衰退的潜在关联。正如维塞尔所言:"科学需要大胆假设,但公众更应警惕将实验室现象等同于生活指南的标题党。"或许下次手指蠢蠢欲动时,真正该担心的不是老年痴呆,而是会议室里被同事撞见的社死瞬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5-2-13 12: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家干点人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15: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就是有失大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19: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危险三角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3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出老年痴呆有点夸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 17:24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