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一辆公羊皮卡直接涨了2万美金,谁还愿意掏钱买?"宾夕法尼亚州克莱斯勒经销商大卫·凯莱赫面对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镜头大倒苦水。这位从业二十余年的车商坦言,他经手的订单中已有多位客户因价格暴涨取消交易,展厅里崭新的卡车即将沦为"镇店摆设"。
这场风波源于美国政府最新实施的贸易政策。自3月4日起,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的25%惩罚性关税正式落地。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暗藏连锁反应——以北美汽车工业特有的"跨境生产链"为例,一个铝制活塞从原材料到成品需六次穿越美加边境,其中三次运输环节都将被征收重税。更令车企头痛的是,墨加两国酝酿中的报复性关税恐使整车生产成本雪上加霜。
行业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市场全尺寸皮卡平均售价或将抬升3000至10000美元。但实际案例远比理论测算更具冲击力:凯莱赫经销店内的公羊1500车型报价已从8万美元飙升至10万美元门槛,相当于直接抹去普通工薪阶层两年的税后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关税政策仅是序幕。白宫正计划将25%的税率扩展至所有进口汽车,涉及日本、韩国及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若该提案4月2日如期生效,全球汽车产业链将迎来更剧烈的震荡。从半导体芯片到特种钢材,从车载电子系统到发动机核心部件,汽车制造业每个环节都笼罩在关税阴云之下。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贸易风暴,车企早已启动应急预案。部分厂商着手调整产线布局,试图在关税全面生效前完成供应链重组;另一些企业则加速推进零部件本土化生产,但厂房建设周期与资金投入又构成新的挑战。在消费者端,保险公司也开始重新评估理赔标准——由于进口维修零件同样面临涨价压力,未来车险费用或出现普涨。
站在宾州经销商空旷的展销大厅里,凯莱赫望着成排滞销的皮卡感叹:"这些钢铁猛兽曾是美国人最钟爱的座驾,如今却要因为一纸政令成为市场弃儿。"随着关税大棒持续挥舞,北美车市的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平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