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的钞票又开始以另一种方式燃烧了!这次不是用来给员工发福利,也不是拿来收购初创公司——OpenAI 直接和 Oracle 签了一笔价值 3000亿美元 的算力合同,简单来说,就是买“AI电”用。
没错,是3000亿,还是美元!这笔钱足以买下好几个科技巨头,或者把全球所有AI实验室的显卡全都包圆儿。但这还只是开始,真正的算力战争,现在才刚拉开帷幕。
云计算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传统云服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超大规模算力采购正在成为AI巨头们的必然选择。OpenAI此次与Oracle的合作,不仅创下了云服务单笔合同金额的最高记录,更预示着AI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这不是采购,是一场“电力抢劫”
按照华尔街日报披露的信息,OpenAI 将在未来五年内向 Oracle 购买总计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年均600亿美元。
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 OpenAI 去年总收入的六倍,也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年度科技预算。
更夸张的是电力需求——这批算力将需要 4.5吉瓦(GW) 的供电能力,约等于:
两座胡佛大坝的发电量;
4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相当于新加坡全国的总用电量。
而这还只是 OpenAI 与Oracle合作的“Stargate”(星际之门)计划中的一部分。该计划总规模高达 5000亿美元,号称要建20座超级计算中心,目前得州阿比林的第一站已经动工。这个名为"Stargate"的项目得名于科幻作品中的星际之门概念,寓意着通过巨大的算力投入打开通向人工智能新世界的大门。该项目不仅涉及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先进的冷却系统、能源优化方案和分布式计算架构的创新。
二、OpenAI:一边“烧不起”,一边“必须烧”
你可能会问:OpenAI哪来这么多钱?
——答案挺扎心的:它其实没有。
根据其披露信息,OpenAI在2025年的收入预计是127亿美元,而光是这一笔合同,年均就要付出600亿。
也就是说,它每年赚的钱,还不到要付出去的五分之一。
那钱从哪来?
靠投资人继续砸、靠借贷、也可能靠未来AI产品的爆发式盈利——尽管Sam Altman自己都说,OpenAI最早要到2029年才可能盈利。OpenAI的融资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风险投资向更加复杂的项目融资和债务融资演变。有消息称,OpenAI正在与多家投资银行洽谈,以其未来收入流作为抵押进行大规模融资。
但这钱又不得不花。
没有算力,什么GPT-5、AGI(通用人工智能)、AI机器人全得停摆。
更何况,老合作伙伴微软的Azure云自己也缺GPU,OpenAI只能走出舒适区,拉上Oracle、软银甚至特朗普政府一起搞基建。AI模型的训练成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行业分析显示,训练最先进大语言模型的成本已经从几百万美元飙升到数亿美元,而未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训练成本可能达到千亿级别。
三、Oracle:赌上老本,翻身做“云大佬”
而对Oracle来说,这绝对是一场“命运的豪赌”。
一直以来,Oracle在云服务市场只能算“第二梯队”,远远被AWS、Azure和Google Cloud甩在身后。
但这次它一把梭哈,把自己和OpenAI深度捆绑——据其财报显示,新增合同金额的94.6%都来自OpenAI。
消息一出,Oracle股价单日暴涨42%,公司市值一口气涨了2510亿美元,创始人Larry Ellison也因此重登世界首富。Oracle此次的强势崛起背后是其多年来在数据库和企业软件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正在云计算时代重新获得认可。公司近年来大力投资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专门针对AI工作负载进行优化,包括采用液冷技术和定制化硬件设计。
但风险也同样明显:
它可能要背债买芯片(比如英伟达GB200,预计采购40万片);
它严重依赖单一客户,OpenAI一旦财务出问题,Oracle也会被拖下水。行业分析师指出,Oracle正在采取激进的产能扩张策略,其新建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技术标准都远超行业现有水平,这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和承担相应的财务风险。
四、不只是一笔生意,更是一场“国家级竞赛”
这项目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因为它从企业合作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今年1月,特朗普在白宫亲自宣布了“Stargate”计划,强调要“确保美国在AI时代的领导地位”。
得州数据中心开建时,奥特曼、埃里森和特朗普还一起站台宣传——这场面,科技史上还真不多见。美国政府将AI算力建设视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通过税收优惠、监管放宽和直接补贴等多种方式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该项目还牵扯地缘布局:
OpenAI、Oracle与软银、阿联酋G42合作,打算在中东另建数据中心,每在阿联投1美元,就得在美国本土投1美元,以实现“国内算力优先”。这种全球布局反映了AI算力产业的地缘政治属性日益凸显。各国都在争夺AI主导权,而算力基础设施成为新的战略资源。中东国家凭借其资金优势和能源条件,正在成为AI算力投资的新热点地区。
五、行业的未来:算力=新石油,AI=电老虎?
这笔交易彻底印证了一个趋势:
算力已经取代数据,成为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不光OpenAI,Google、Meta、亚马逊也纷纷宣布天价数据中心投资计划,未来五年合计可能超1万亿美元。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展开一场“算力军备竞赛”,投资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前所未有。这反映了AI发展正在从算法创新驱动转向算力规模驱动的新阶段。
但也带来严峻问题:
能耗危机:AI数据中心正在成为“电老虎”,2030年可能吃掉全球10%的电力;
伦理争议:这么多电该不该给AI用?能否实现绿色供能?
贫富壁垒:小公司、发展中国家可能根本玩不起这场游戏。AI算力的集中化可能导致技术垄断加剧,初创企业和小型国家在AI时代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同时,巨大的能源消耗也引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行业正在探索核能、地热等新能源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总结:一场谁都不能输的游戏
OpenAI签下这笔单,是在赌自己未来能做成AI时代的“苹果+谷歌+电网”。
Oracle all in,是在赌自己终于能翻身成云服务顶流。
而我们,作为看客甚至未来的用户,也在不知不觉卷入这场博弈:
AI越来越强,但也越来越贵——贵到可能只有巨头玩得起,贵到可能重新划定科技边界。
你说这是疯狂?是泡沫?还是未来必须付出的代价?
答案或许要等五年后才揭晓。
但现在,账单已经开出来了。
这场3000亿美元的豪赌不仅关乎两家公司的命运,更将重塑整个AI产业格局。从技术发展路径到商业模式创新,从地缘政治影响到环境保护责任,每一个维度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未来五年,我们将见证这场算力革命如何重新定义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数字生活。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