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想过,电动汽车退役下来的电池,最后去了哪?
有的可能被拆解回收,有的或许默默积灰……但Stellantis却玩了个新花样:它们决定把这些电池“再就业”,装配进一款专为行动不便人群设计的电动车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辆车,竟然出自大众集团旗下的设计公司Italdesign。
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巨头,因为一家初创企业Avathor,在意大利都灵完成了一次“低调联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跨圈、实则充满巧思的环保故事。
随着电动汽车逐渐普及,一个现实问题也浮出水面:第一批电动车开始退役,它们的电池该怎么办?
直接废弃?太浪费也不环保。回收拆解?成本高、流程复杂。
Stellantis的做法是——为这些电池寻找“第二人生”。
他们并没有选择传统的梯次利用方式,比如储能站或低速电动车,而是瞄准了一个更聚焦的领域:无障碍出行。
这一次,他们合作的对象是意大利初创公司Avathor。这家企业专注于为轮椅使用者和行动受限人群提供出行方案,而他们新推出的产品Avathor One,正是一款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小型电动车。
有意思的是,这辆车的外形和结构,是由Italdesign操刀的——而Italdesign,恰是大众集团全资拥有的设计子公司。
尽管Stellantis和大众集团在市场上是竞争对手,但这一次,他们在“电池重生”计划中,完成了一次间接而默契的配合。
为什么能促成这样的合作?
地理可能是关键。这三家公司——Stellantis、Italdesign、Avathor,都位于意大利都灵。这座城市素有“汽车工业腹地”之称,聚集了大量工程师、设计资源和制造产业链。
Stellantis在这里不仅设有Mirafiori工厂,更是其欧洲总部所在地。资源和人脉的近距离流动,为这次“非正式合作”提供了土壤。
那么,退役电池具体是如何“变身”的?
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
收集:Stellantis从旗下多个品牌已退役的电动车中回收电池模块,每块容量约为15 kWh;
转运:电池被集中运送至都灵的SUSTAINera中心——这是Stellantis专门推进循环经济项目的部门;
拆解与重组:本地合作企业Intent S.r.l.负责将电池模块拆开,根据新需求重新组合成不同规格的电池包;
应用适配:针对Avathor One的出行场景,电池被调整为两种版本:短续航版1.4 kWh,长续航版2.8 kWh。
改装后的Avathor One,续航最高可达50公里,速度则限制在10 km/h以内,以确保使用安全。
它虽然体型小巧,但功能毫不妥协:配备LED头灯、后视摄像头、避障传感器,甚至能识别行人;可爬升20%坡度、跨越8厘米的台阶,后部还设有无障碍斜坡,方便轮椅轻松推入。
说到Avathor One本身,也很有来头。
它的设计原型是Italdesign在2019年推出的WheeM-i概念车,直到今年才正式量产。
别看它长度只有1.48米,比很多A00级微型车还要短,但却是一台“五脏俱全”的无障碍智能移动工具。
除了前面提到的配置,它还支持操纵杆控制、抽拉式座椅,甚至预留了智能终端接口,方便后续接入更多辅助功能。
Avathor计划首先于2025年底在意大利推出该车型,2026年进入西班牙,2027年逐步推广至更多欧洲市场。
电池的“第二次生命”当然不止这一种打开方式。
Stellantis旗下SUSTAINera也在其他场景中推进电池复用。
比如与能源企业ENEL X合作,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部署了一套Pioneer储能系统,用于储存太阳能电力,预计未来十年可减少约16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放眼行业,多数主流车企也都在探索类似路径:
日产将退役电池用于工厂叉车和备用电源;
宝马曾用i3电池组做家庭储能系统;
雷诺、丰田、吉利等企业也纷纷试点B2G(车辆到电网)或社区储能项目。
电池复用不再只是一个环保口号,而正成为碳中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从汽车到无障碍出行,从都灵到罗马,退役电池的旅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远。
Stellantis这一次的尝试,不仅仅关乎技术,更关乎如何让科技包容不同的人群、回应真实的需求。
也许未来的创新就是这样:不再局限于单打独斗,而是在交叉地带、在资源循环中,找到新的可能。
你也许不会直接看到这些电池的“第二次生命”,但它们正在看不见的地方,持续发生作用。
——这或许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未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