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一直在纠结,这次的内容,是发在硬件博物馆还是发在拆机乐园,说是古董吧……也确实,毕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物,但是既然拆了,还是发到拆机区更契合题意。
很多时候,随着年岁渐长,面对生活的热情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丧失感知快乐的能力。从孩提时代喜欢亲手肢解每件感兴趣之物,到现在每次抄起螺丝刀,想“今天拆点什么呢”,想了想还是自我嘲笑这种幼稚而无意义的行为。
在休更的一个月间,内心真正体会到了何为大起大落,前一天才拿到考研上岸的拟录取通知,后一天可能就因言获罪,因为不当言论被传唤至学院……忽然感觉人生就像拆机,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宣判生死的螺丝刀并没有握在自己手中。
于是,麻木——便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主旋律。当我从尘封的角落里,看到这枚磁鼓的时候——恰似我从尘封的角落里想起这个网站,想起这个拆机系列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做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是一枚JVC Digital-S广播级摄像机的磁鼓,更具体的说,是“广播级”摄像机后背记录单元里的磁鼓。这种后背录像机的设计,在索尼和松下的类似机型里也有,当然这种方式没有摄录一体机来的方便。值得一提的是Digital-S这种格式,或者叫D9,这是一种注定曲高和寡的格式,虽说是数字视频记录格式,但奈何JVC在广播市场影响力没有隔壁索尼大,因此在它短暂而不为人知的使用生涯里,本想与digital betacam在正面战场厮杀,结果却被与松下的D3,以及DCT等格式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就好像从未来过这个世界一般——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看看磁鼓的正脸吧,型号PDR2012A,没能宣判世界末日,终究宣判了自身格式的末日。采用三层式设计,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降低磨损。
磁鼓上部,一块硕大的PCB,用于控制鼓电机
PCB上方有两个排线接口,用于和主机沟通
磁鼓底部,又是一块较小的PCB,用于信号传输
把这枚磁鼓和手里收藏的一枚涡扇叶片做个对比,这枚叶片曾用于狂风战斗攻击机,系该机搭载的RB199涡扇引擎的一级高压涡轮导向叶片
给PCB上的芯片一个特写,BA6441FP这枚芯片用于鼓电机控制
PCB上的一排电容
手术对象和器械合影,不得不说这套小米的螺丝批是真的好用,买手机时用小米积分换的
先拆鼓电机控制PCB,拧下两颗螺丝
PCB下来了
PCB背面,没有任何元件,感觉自己来到了青青草原
PCB和上鼓之间,用一块亚克力板分隔开
亚克力板特写,除了支撑PCB外,也有利于电气绝缘
PCB与亚克力板特写
拆掉PCB以后的上磁鼓,光秃秃的一片铝
拧下两颗螺丝,即可拆下上鼓——掀起你的头盖骨,让我看看你的脸~
拆下来的上鼓部分,鼓电机的定子线圈与上鼓固定在一起
拧下六颗螺丝,拆下鼓电机定子组件
上鼓和定子组件,这枚磁鼓很有意思,大部分磁鼓的鼓电机都是在磁鼓底部,而这枚磁鼓的鼓电机在磁鼓上方,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设计。
接下来开始拆解中鼓,中鼓是这枚磁鼓唯一的旋转部分,视频磁头即在其上。可以看到鼓电机的永磁转子与中鼓固定在一起。
卸下图中这枚梅花螺丝,取下固定在中轴上的黄铜固定物,即可分离中鼓
固定在中鼓上的电刷特写,用于将产生的静电导到中轴上,避免击穿脆弱的视频磁头
把永磁转子与定子拉到一起合个影,磁鼓电机一般都是无刷电机
拆除转子后的中鼓
中鼓背面,两组六磁头,一大二小
磁头特写,足够精致
拆下的磁头合影,磁头与中鼓之间有垫片
中鼓的视频磁头与下磁鼓间,还有一套有意思的旋转变压器机制,这是随中鼓一起拆下的转动部分
转动部分背面,旋转变压器是磁鼓的“信号传输桥”,用于沟通旋转磁头与固定的运放电路
旋转变压器与视频磁头的触点特写
旋转变压器侧面,黄白相间,以一抹绿作点缀
旋转部分的轴承特写,出自日本NSK之手。一般磁鼓内的轴承都是两个品牌,NSK和美蓓亚
被掏空了的下磁鼓,旋转变压器的固定部分固定在下磁鼓上,就不大力出奇迹拆磁环了
旋转变压器的磁环和线圈特写,拆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最后是照例得有的全家福环节
不得不佩服当年的生产工艺
(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