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9-9 17:48 编辑
美国制造的丰田Tundra皮卡、本田Ridgeline等车型可能很快会出现在日本市场,这背后是日本汽车制造商为缓解特朗普ZD贸易压力而采取的策略。根据2025年美日贸易协议,日本将美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并简化安全认证流程,为美国车型进入日本扫除了政策障碍。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年1月至7月期间,已有超过60,000辆由日本品牌在海外生产的车辆被进口到日本,显示出日本消费者对海外产日系车的一定接受度。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甚至公开表示,愿意通过丰田在日本庞大的销售网络(超4000家门店)协助美国车企销售车辆——毕竟美国品牌在日本的销售网点仅163家,差距悬殊。
贸易压力下的"反向操作"
特朗普ZD长期抱怨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份额过低(2024年美系品牌仅占日本进口车销量的不到0.5%),并指责日本通过安全标准等"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国车进入。尽管日本自1978年起就已取消进口汽车关税,但美国仍坚持要求进一步开放市场。
2025年7月达成的协议中,日本同意承认美国安全认证标准,这意味着符合美国规范的车辆无需额外测试即可进入日本。丰田章男称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并主动提出将推动美国产汽车在日销售,例如丰田在美国生产的凯美瑞(该车型已不在日本销售)可能重返日本市场。
哪些美国制造的日系车可能"返销"?
分析师点名的候选车型包括:
丰田Tundra:全尺寸皮卡,目前在日本仅通过平行进口少量销售,拥有小众爱好者群体。
本田Ridgeline:中型皮卡,兼具SUV舒适性和卡车实用性。
日产Frontier(由美国田纳西州工厂生产):中型皮卡,与日本市场的日产Navara系同平台车型。
丰田Sienna:美式minivan,空间庞大,适合多子女家庭。
这些车型共同点是:完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尺寸普遍大于日本主流车型。例如Tundra车长超5.8米,而日本流行的"轻自动车"(kei car,一种受到税制优惠的微型车类别)长度仅3.4米。许多这些海外生产的日本品牌车辆来自印度,其中铃木在印度生产Fronx SUV和Jimny Nomade车型。此外,本田目前也从印度进口紧凑型SUV,这表明日本消费者已经对海外生产的日系品牌车辆有一定的接受基础。
日本消费者会买单吗?挑战不小
尽管政策放开,但美国车型在日本面临三大现实问题:
尺寸与实用性:日本城市道路狭窄,停车场空间有限,大型皮卡和SUV难以灵活使用。一名日本网友调侃:"开F-150进东京?祝你好运找到能停进去的车位!"。
价格竞争力:美国生产成本和汇率导致售价偏高。例如Tundra在美起售价约4万美元,进口到日本后加上关税和运输费用,预计售价将突破600万日元,远超日本本土同类车型。
消费文化差异:日本消费者更偏爱混动和节能车。2024年日本新车销量中,轻自动车占比达30%-40%,而美系大排量车型油耗普遍偏高。
本田日本高管曾坦言:"除非消费者真想买,否则我们卖不动"。目前唯一在日本略有存在感的美国风格车型是Jeep牧马人,因其"美式情怀"和越野能力获得少量用户青睐。
车企的深层考量:ZD与商业的平衡
丰田此举被视为一种ZZ姿态,旨在缓和贸易摩擦。丰田每年向美国出口约53万辆汽车及零部件,总价值约3.6万亿日元,贸易逆差问题确实敏感。
同时,日本车企也在加速"美国本土化"以规避关税风险:
本田将CR-V生产从加拿大转移至美国俄亥俄州工厂。
日产利用美国密西西比州工厂为本田代工皮卡,以提升产能利用率(该厂2024年利用率仅57%)。
丰田计划在肯塔基州工厂增产电动车bZ4X。
未来展望:小众市场或许有机会
尽管大规模销售困难,但美国车型在日本仍可能找到细分市场:
情怀玩家:经典美式肌肉车(如福特Mustang)或皮卡已有小众粉丝。
富裕家庭:大型SUV或MPV可能吸引多子女家庭或户外爱好者。
商业用途:部分企业或农场可能需要重型皮卡。
正如丰田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所言:"如果美国车企想进入日本,利用丰田的销售网络是个选择"。但这更多是ZD压力下的战略选择,而非单纯市场行为。
美系车在日本:历史与现状对比
福特:2024年在日销量极低(已退出主流),主力车型Mustang(平行进口),曾尝试引入欧洲版RHD车型,但最终退出
雪佛兰:约0.11%份额,主力车型Corvette(平行进口),依赖小众经销商网络
Jeep:约2.51%份额(进口车中较高),主力车型Wrangler,官方引入RHD版本,主打"美式越野"情怀
一句话总结:美产丰田和本田驶向日本,更像是一场"ZZ正确"的贸易秀,而非市场自发需求。这些"大块头"能否征服日本街头,还得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纯正美式风格买单——或者至少,为它们找个特别宽的停车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